万山区大坪乡依托本地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引入花卉种植产业,发展非洲菊规模化种植,既盘活了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采花的时候,只需要轻轻地掰花秆,这样摘下的花型就很完整,也不会伤害植株……”在大坪乡地慢村暖阳花卉种植基地大棚内,各色非洲菊竞相绽放,红色、黄色、粉色的花朵点缀其间。基地负责人杨静穿梭于花垄间,给工人讲解如何采摘成熟的花朵,避免损伤枝叶。 “我们是通过政府的招商引资过来的,经过前期考察和调研,发现这里的水资源充足和交通便利,很适合发展花卉种植产业。”有着多年种植管理经验的杨静,今年4月,在大坪乡政府的主动对接与政策支持下,她流转了地慢村100亩土地,其中40亩用于建设12个花卉大棚,主要种植非洲菊。 “每天能采到200到300扎花左右,一个月可能就是4000到5000扎,一年下来收入在二三十万元左右。”据杨静介绍,基地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采摘后的鲜花统一打包,按市场价每扎5到7元,通过冷链运输销往铜仁、凯里、怀化等周边城市的花卉市场,销售情况稳定。 花卉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基地优先吸纳当地村民参与种植、管理、采收等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在这里工作每天能有100元的收入,挺满意的。”地慢村务工村民舒小平说。 一朵朵盛放的非洲菊不仅扮靓了乡村,更激活了土地发展动能。省农业农村厅派驻大坪乡干部姚月华表示,未来,大坪乡将持续深耕花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让“致富花”越开越艳,让乡村振兴的底色越绘越浓。(何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