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乡:绘就“和美村寨”新图景
2025/10/15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点击:320   

走进碧江区和平乡,产业兴旺、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和美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该乡锚定“和美村寨”建设目标,立足自身特色精准规划,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共生、发展与乡愁共融的乡村振兴之路。
 1.png

“和美村寨”建设初期,和平乡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挖掘各村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遥山沟村以油茶产业发展“五动”模式为抓手,整合撂荒地、盘活闲置资源,培育5000亩油茶主导产业,辐射带动本乡及邻县周边村寨发展油茶超1.2万亩,打造出颇具规模的油茶产业经济示范基地。和平村则依托传统龙舟文化底蕴与优质自然资源,聚焦“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文化体验”融合发展,重点培育蔬菜、生猪养殖、精品水果等产业,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同时,该乡积极借鉴先进地区产业发展经验,以特色产业为根基,为“和美村寨”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2.jpg

3.jpg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和平乡围绕特色产业做深文章,让村民在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在油茶产业领域,该乡同步配套发展油茶林下套种香芋南瓜、中药材等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及衍生品;754万元以工代赈项目落地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油茶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在果蔬产业方面,依托坝区辐射效应,和平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进“菜篮子”工程,通过“套种+轮作”方式,组织农户种植豇豆、青菜等作物,800余亩坝区成为稳定的蔬菜供应基地。此外,2025年落地的104.28万元和平村特色小寨建设项目,有效提升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水平。

4.jpg

为拓宽农产品销路、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和平乡积极探索“产业+电商”融合路径,将电商带货纳入产业发展整体规划。该乡网络达人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念乡人”品牌效应,通过设项目、建基地、拍视频、做直播等方式,让乡村发展搭上“网络快车”。直播带货为农产品销售打开新窗口,从线下吆喝到云端带货,从传统经营到数字营销,和平乡以“直播”为契机,掀起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浪潮,推动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城市餐桌”,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5.jpg

村民杨光兵直言,产业发展与项目建设让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基础设施改善了,生活更舒适,出行更方便。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有劳动能力可自己种植,没劳动能力也能流转土地收租金,收入渠道越来越宽。”

在推进“和美村寨”建设过程中,和平乡始终平衡“现代化建设”与“乡味乡韵保留”的关系,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该乡将村庄环境治理与“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定期召开“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组织乡村干部交流学习、对标提升,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以该项工作培育文明乡风、深化社会共治,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通过多元宣传动员、分类整治、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及激励举措,引导村民改造庭院环境,养成垃圾分类、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从源头改善人居环境。下一步,该乡将锚定乡村振兴目标,把有效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持续提升村庄环境品质。
 6.jpg

在基础设施改善过程中,该乡注重与乡土风貌相协调,推广“微改造、精提升”理念,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地,就地取材打造小菜园、小果园等“五小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优先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杜绝“一刀切”。同时,该乡严守生态底线,做到不砍树、不填塘、不劈山、不截直河道,对村庄进行有机更新,严禁大拆大建,深入挖掘并延续村庄历史文脉,让山水风光与田园气息得以完好留存。

7.jpg

“村里条件越来越好,环境干净舒心,回来的年轻人也多了,村里又有了生气。”看着家乡的变迁,老村民杨光兵满心欢喜。如今的和平乡,正以蓬勃生机,书写着“和美村寨”建设的崭新篇章。(向倩)

     | 铜仁市文明办

     | 齐敏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