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区地处沪昆高铁、湘黔铁路环绕交织地带,铜玉城际高铁穿境而过,作为连接多区域的交通关键节点,万山依托区位交通优势让传统化工产业提质升级,使朱砂产业焕发新生,推动产业成链成群发展,催生新产业落地、新业态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助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在贵州蓝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施工人员正对原料库房、危废暂存间、污水池的地面、废水沟渠铺设现行标准进行防渗测试。

“目前防渗工程已经完成90%,防渗层做了2层,预计近期完工,到时候会增加预处理工艺,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都能上一个大台阶。”贵州蓝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忠现介绍道。
贵州蓝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位于万山经开区化工园区,作为贵州较早从事含汞废物处置的企业,依托经开区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2024年公司产值达到5607万元。
2023年,企业投资800万元完成核心设备升级,将传统蒸馏炉更换为旋转窑,年处理含汞废物15000吨,在减少了跑冒滴漏、提高回收率的同时,增加了产能,并构建15级废气净化装置,废水循环利用率达100%,真正实现“零废水外排”。

“我们企业落户万山,首先看中的就是万山的交通便利性,原材料运进来非常顺畅。在我们这个园区,下游企业共有5家以上与我们合作,企业之间路程只需3分钟,产品不用积压库存,产业链周转效率一下就提上来了。”张忠现笑着说。
为让企业“搬得进、留得住、发展好”,万山区还围绕交通优势打出“政策+基建”组合拳,确保土地供应优先保障、税收减免精准落地、财政补贴直达企业。目前,万山经开区现代化工规上企业共10家,今年1-8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06亿元,同比增长29.01%,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4.41亿元的42.06%。
受益于区位优势的还有万山的朱砂企业。走进万山朱砂工艺产业园内的万山原石朱砂陈列馆,工人正在对朱砂原石进行打磨、抛光、钻孔等工序,这些原石将被加工成吉祥物、手机挂件和包挂等产品,完工后这批订单将发往山西。
朱砂陈列馆负责人谢光辉告诉笔者,这批货一共有10万件,目前已经完成5万件,进度达到50%,预计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
得益于便捷的交通和深厚的朱砂文化底蕴,2016年,万山斥资3亿元打造朱砂工艺产业园,朱砂陈列馆作为园区内标准化朱砂企业之一,于同年年底建成开馆,馆内藏品丰富,有300多件朱砂原石及10000余件朱砂工艺品。

“以前朱砂多是粗加工,现在我们升级工艺,从原石切割、纹样设计到成品抛光全流程,同时还延伸了产业链,做文创、搞创新,升级后产品附加值翻50%。”谢光辉说。
企业的良性循环还带动了周边70余人就近就业。
“我到这里上班有一年了,从家里过来朱砂产业园就几分钟,上班很方便,每个月工资能拿到3000多块钱。”朱砂陈列馆工作人员杨芳乐呵呵地说。

从交通枢纽到产业高地,从传统制造到文创融合,万山区正以“交通搭台、产业唱戏”的发展思路,让园区成为产业集聚的“强磁场”、动能转换的“主阵地”,为万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刘晓雪 潘妍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