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就拿到了9800元赔偿款,太感谢12345热线了!”8月24日,沿河自治县市民冉某进在拿到工伤赔偿款后,对热线高效处置连连称赞。
8月22日,冉某进致电12345热线反映,其7月在该县官舟镇做工时意外受伤,可项目经理却迟迟不解决工伤赔偿问题,无奈之下只好求助热线。该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处理中心(以下简称“县12345热线处理中心”)接到诉求后,立即联动该县教育局开展核实工作。通过多方沟通协调,仅用3天时间便化解纠纷,帮助冉启进拿到了9800元赔偿款,高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
这起诉求的快速处置,正是沿河自治县以“五个精准”推动12345热线诉求办理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精准转派,定责直达,杜绝推诿。从“摸清权责”入手,县12345热线处理中心主动学习全县各部门(行业)的职责边界与业务范畴。针对以往因部门权责交叉导致的诉求转派不畅、相互推诿等问题,中心及时梳理汇总,提请县人民政府协调明确具体承办单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诉求类型-责任单位”精准匹配清单,让每一类诉求都能快速找到对应责任主体,实现工单转派“不绕弯、不拖延”,从源头杜绝推诿现象。
精准研判,把脉诉求,找准症结。县12345热线处理中心经常组织开展12345热线诉求办理业务培训,通过案例讲解、政策解读等方式,提升承办单位研判能力。要求承办单位接到诉求后,认真分析诉求的“核心诉求、潜在需求、关联因素”,结合行业政策、历史同类工单,精准定位问题根源,避免因研判片面导致处置方向偏差,确保后续措施直击问题关键。

现场向诉求人调查核实情况。
精准督办,紧盯进度,保障时效。县12345热线处理中心每日在工作群内通报诉求办理进度两次(9:00和17:00),并通过电话、微信、函件等方式,点对点督促承办单位及时处置。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疑难诉求,由中心分管领导亲自对接承办单位,跟进处置细节。对跨部门、影响面广的复杂诉求,及时提请分管副县长统筹协调,打破部门壁垒,确保工单“快推进、不卡壳”。

多方协调解决群众诉求。
精准回复,清晰全面,回应民需。严把回复质量关,要求承办单位回复内容必须“事实清、依据足、表述准”,既要说明诉求处理结果,也要告知办理流程与政策依据等;对群众可能存疑的内容,提前准备补充说明;回复前先与群众沟通确认,避免“书面化、格式化”表述,确保群众听得懂、能认可。
精准分析,深挖数据,赋能决策。依托12345政务热线服务平台,县12345热线处理中心定期提取诉求数据,从“诉求类型、高发区域、办理时效、群众满意度”等维度开展统计分析。重点挖掘高频诉求、季节性诉求的规律特征,梳理承办单位办理效率差异及共性堵点;将分析结果形成专题数据报告推送至相关职能部门,为制定专项治理方案、优化民生服务资源布局等提供数据支撑,推动热线工作从“被动接诉”向“主动治理”转变。
2025年1月以来,该县共受理企业、群众咨询、建议、求助等各类诉求8899件,已办结8855件,按期办结率99.71%,群众满意度99%以上。
下一步,该县将持续优化“五个精准”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热线服务的精准度与便捷性,真正把12345热线打造成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的“民生直通车”,以更优服务答好民生考卷。(吴尤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