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石阡:绿水青山提“颜值” 生态产业增“价值”
2024/06/21    来源:铜仁智慧党建云     点击:453   

近年来,铜仁市石阡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持续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在撂荒地、陡坡地、坡耕地、砂石土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田地土块上发展经果林、茶树种植,让生态治理成为乡村绿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催生剂”。

这几天,在白沙镇羊角山茶园基地里,当地村民正在管护着去年新植的茶苗,以期打造成“生态+效益”的现代茶产业示范基地,延续羊角山生态治理带动茶产业发展,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传奇”。

白沙镇柿坪村村民赵廷举说:“羊角山原先是一个荒山,去年政府就把这个新植茶叶又种了两三百亩,我们当地老百姓一年的务工得到一定的收益,每年到年底算起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 入。”

自2014年起,白沙镇便利用生态治理的机会,先后在羊角山撂荒地种植了百余亩佛顶大白茶,同时也招商引资建起了羊角山黄金芽茶叶基地,经过10余年的发展,荒山变成了“绿地”。“去年,我们扶投公司根据以往经验又在羊角山另一片撂荒地发展300余亩的龙井43新植茶园,希望通过生态化种植让撂荒地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既保证我们的土地水土不流失,也通过茶产业发展让更多的闲置劳动力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务工。”白沙强村富民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产业负责人汪明说。

“岩窖土”是砂石土中的一种特殊土质,因其遍布在岩石上或岩石间而得名,是最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土质。而在花桥镇凯镇村德发家庭农场基地里,一片片“岩窖土”上却长满青翠的柿子树,柿子树上挤满了诱人的小柿果,农场负责人甘德发正在对柿子树进行疏果、检查病虫害等。石阡县德发家庭农场负责人甘德发说:“现在我种了80亩左右的水果,带动周边其他合作社和散户种植200多亩,每年能带动300人次稳定就业增收。”

通过甘德发的水果种植,现在的“岩窖土”从以前的“石多土少”变成了“一片苍翠”。而他的甜柿产业发展也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为该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成功经验”。

目前,石阡县生态优势持续转化,已发展山桐子0.5万亩、油茶2.28万亩,建成省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寨3个、森林人家14家、自然教育基地6个,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家庭林场10家,林业经济综合产值达6.95亿元,实现了绿水青山提“颜值”,生态产业增“价值”,切实让生态治理成为乡村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