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也恰逢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土家儿女们过“赶年”。聚集在一起的土家人,用传承了400多年的传统习俗喜迎新春,纳福迎新。
航拍图片来源于民族头条微信公众号。
2月3日,在印江自治县团龙村,当地的土家儿女身着节日盛装,与慕名而来的省内外游客,同享共庆传统节日——“过赶年”。
生活在这里的土家族人,过去把每年大年三十的头一天,作为土家族的固定“族年”。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过赶年”的时间、方式和人都发生了变化。但推豆腐、打糍粑、喝迎门茶、吃“合和饭”等传承了400多年的“赶年”习俗,一个也没落下。
“‘赶年’吃这个‘合和饭’,菜是豆腐、肉一锅合起煮,饭就是把苞谷、红苕合在一起煮,全家人吃了团圆饭过后,将士们该出发就出发。”团龙村民林忠说,为了将士们能早日出征,“合和饭”就吃得简单和快。
印江土家族儿女过“赶年”,相传起源于明代抗倭时期朝廷调兵遣将,御侮受挫,特下旨组织士兵,限腊三十登程,开赴前线抗击倭寇保卫祖国海疆。为按期出发,土家族同胞过年时间就比汉族提前了一天,土家后代子孙为继承和发扬先辈的爱国精神,约定成一种习俗,故叫做过“赶年”。
“过‘赶年’,是土家儿女为了抵御外侮,在明朝时期形成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爱国精神。”印江自治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祝修红说,之所以代代传承至今,是想把这种爱国精神进行传承,让后人要珍惜当下,感恩盛世中华。
目前,印江每年仍有8万左右的土家族人沿袭过“赶年”,折射出400多年来印江土家族亮丽的人文风景,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组成部分,每年因过“赶年”吸引的游客一天能有4000人左右。(王东 田林 左禹华 小视频/曾君子 罗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