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黄家寨是迷人的。从铜仁市区出发,最多半小时路程就可以来到这里。
在这里,一栋栋白墙黛瓦的侗族民居在白雾中映入眼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早已让黄家寨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山峦叠翠、碧水环抱。
金秋十月,来黄家寨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他们或赏乡村田园秋韵,或感受河光山色……
黄家寨位于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由原郭家村、黄家寨村合并而成,因境内的青年湖水库而得名,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浓郁的侗家文化底蕴,2014年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而在十几年前,黄家寨的村民也是靠传统种植业维持生计,因过度垦荒和砍伐,山野植被稀少,寨上只有羊肠小道,环境“脏乱差”,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人口本就不多的黄家寨成了“空壳村”。
自2010年起,青年湖村开始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万山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引导下,青年湖村,特别是黄家寨开始充分利用山水特点,依托邻近朱砂古镇和九丰农业博览园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打造了“水墨黄家寨”乡村旅游品牌。
特别是2023年以来,青年湖村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抢抓“强村富民”三年行动机遇,借力“莞铜协作”,不断强化基础设施配套、优化特色产业链条、深化农旅融合内涵,充分发挥山水田园优势,推出农家乐、休闲垂钓等休闲避暑娱乐产品,将美丽乡村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做活“山水”文章,做优“生态”文章,擦亮了“水墨黄家寨”乡村文旅名片,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治理优、百姓富、乡风淳”的乡村振兴蝶变之路。
正是美丽乡村和休闲旅游相结合,让黄家寨村民刘泽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一直在外地打工的刘泽民得知家乡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前些年便回到了家乡开起了农家乐。
“现在我依靠这个农家乐一年大概就能有10来万元的收入,我感觉很开心。”谈及当前的生活刘泽民一脸笑容。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该村仅黄家寨农家乐数量就已超过10家,每年总接待游客数量近12万人次,农家乐年均营业额在18万元以上,最高的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在旅游服务业的带动下,青年湖村黄家寨100多名村民实现稳定增收。
同时,今年以来,青年湖村还突出“宜居宜业”理念,用好用活各项目资金提质改造基础设施,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和美的新农村。
青年湖村党支部书记向鹏表示,“这些年,我们还借助了东莞市东西部协作资金,建成了6个星空泡泡屋,打造连心湖鱼塘、星空民宿、菜畦荷塘等景点。现在村里环境变好了,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回来创业,人均年增收可达3万元左右。”
村美民富,诗意栖居。
曾经的贫困山区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青年湖村黄家寨蜕变为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画卷。
未来,青年湖村还将坚持符合农村发展、顺应农民需求、服务农业生产、适应农户生活、体现农村特色的原则,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构建农旅产业体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增强乡村发展活力五大板块,统筹政策配套,整合农业、交通、水利、生态、扶贫等资金和项目倾斜,全力推进“五大振兴”,按照“产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生态更优、集体更强、乡风更好”,持续强化“水墨黄家寨”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做好“农旅融合”文章。
今天的青年湖村,今天的黄家寨,凭借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在全国各地掀起乡村振兴热潮的当下,黄家寨的经验和成功故事必将为其他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