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口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契机,探索建立农贸市场管理“三共三化”常态长效机制,打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文明经营的良好农贸市场环境,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坚持共建为基,实现服务精细化
高位推动“谋”。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原则,及时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工作小组,将农贸市场治理提升行动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良好格局。同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围绕农贸市场治理领题调研、解剖“麻雀”,统筹资源、力量集中攻坚,打通“任督二脉”,解决“顽瘴痼疾”。
群策群力“议”。采取“1+1+1+X”(1名县级分管领导+1名县级主抓领导+1名包保部门主要负责人+多个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模式,定期组织县工业和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召开联席会、专题会,开展实地调研,进行“头脑风暴”、工作会商,推动信息共享、项目联审、问题共研。今年以来,召开联席会议、专题会议7次,讨论研究问题23个。
因地制宜“商”。设立经营商户诉求问题反映通道,畅通服务市民“最后一公里”,通过“部门联动+商户代表”模式,推动问题现场协调、共同协商、快速解决。充分听取、合理吸纳群众意见和诉求,引导商户不搞现场活禽宰杀,引导熟食摊点增设防蚊防虫“网格”、严格佩戴口罩和手套等进行熟食售卖;对市场内污水管网、垃圾回收处理、“三防”和无障碍设施进行提质升级改造;对“污水”通道堵塞、地板破损等问题进行了常态长效整治;在自贸区统一搭建遮雨棚、设置门禁系统和高清监控系统,并设置部分免费停车位,规范车辆出入管理,方便群众“临时”经营,全方位提升市场管理服务水平。截至目前,投入资金80余万元,对农贸市场自贸区的遮阳棚、地面、排污沟等9处设施设备进行了改造和完善,解决了群众、商户反映突出的6个问题。
坚持共治为要,实现管理常态化
突出包保管理。按照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的原则,分别由县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对县内两个农贸市场进行包保管理,通过“责任部门+第三方”的模式进行双重包保,对划行规市不规范、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容易反弹和市场管理存在的“死角”“盲区”问题,集中规范进行教育引导、重点治理,使市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突出联动管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分别从县工业和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农业农村局、消防救援大队抽调专人组建联合督查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明察暗访,对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实地“把脉问诊”,“点对点”找不足,“实打实”改问题,全面补齐短板,营造良好环境。今年以来,开展联合督查11次,出动执法人员180余人次,现场发现问题12个,已全部整改。
突出网格管理。针对市场摊点多、人流量大的实际,实行区域化卫生清洁管理措施,严格落实“一摊一篓”制度,根据肉类、蔬菜、水产、自贸、熟食、外围摊位等不同区域,增加保洁人员,每个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坚决做到垃圾立产立清、责任区域全天不间断保洁,实现市场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截至目前,累计增设摊位200余个,清理旧城区流动经营200余处,引导商贩到指定区域摆摊300余户。
坚持共享为标,实现成效多元化
动真碰硬有力度。建立完善市场经营管理机制,对市场不文明经营、违反经营管理规定等行为敢于动真碰硬,采取“面对面”教育、限期整改、行政处罚、劝其退出市场等手段,达到“整治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效应。今年以来,向商户下达整改通知书42份,向市场管理第三方督办整改函1份,目前已整改完毕。
文明培育有温度。围绕农贸市场经营主体,创新开展“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活动,积极开展“文明诚信商户”“最美商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在政策、租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并在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公开,激发商户文明经营的内生动力,引导商户树立文明服务意识,坚守文明经营之心,践行文明经营之事,弘扬文明经营之风。今年以来,评选表彰“文明诚信商户”5户。
宣传教育有深度。结合实际,组织市场食品经营户及时参加食品安全培训,深入学习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发放《文明诚信经营倡议书》,呼吁商家不制假售假、不以次充好,制发“文明诚信经营”卡片2000张,引导商家牢固树立文明诚信经营观念,积极营造文明诚信的社会环境。同时,在市场醒目位置,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宣传公益广告、导购图和温馨提示,引导从业人员文明用语、规范服务,大力营造良好的经营和消费环境,切实让消费者逛得舒心、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平峰 杨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