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今天有医生到小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还要免费给我们量血压、测血糖、针灸 、拔罐……”江口县双江街道窍湾安置点搬迁群众66岁的袁奶奶开心说道。
江口县双江街道兴隆社区窍湾安置点青年乡村振兴夜校于2022年4月8日正式授牌成立。立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需要,采取“智志双扶”的办学模式,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分整合“青少年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活动阵地,打造政策宣讲室、就业创业服务站、青年志愿服务站,发挥现有资源优势,为青年干部成长成才蓄势赋能,通过“三坚持三提升”扎实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坚持围绕中心
提升青年夜校“内生力”
“支教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来到双江街道兴隆社区窍湾安置点‘青年乡村振兴夜校’暑假班和孩子们接触,从孩子们的眼中看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我渐渐地感受到支教的目的不一定是传授知识,我们最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带给他们快乐,传播正能量。”来自江苏泰州学院“星苑”支教团成员潘锦佳说道。
兴隆社区窍湾安置点积极发挥团属阵地作用,通过整合资源,制定青年夜校运行机制,将青年乡村振兴夜校建设成政策宣传平台、党员和青少年教育阵地以及群众的学习园地。明确青年夜校工作“第一责任人”,由安置点党支部书记任校长,团支部书记任副校长,同时团县委派驻2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担任专职人员,主要围绕“扫盲继续教育、推广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三项基本任务,持续提升搬迁群众的能力和素质,促进搬迁安置点学子成长成才、向上向善、全面发展。
坚持多方联动
提升青年夜校“硬实力”
“项律师今天宣讲的内容主要是从城市生活中经常发生的高空坠物、道路交通、婚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问题,从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事件进行分析,引导我们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参加小区组织法律知识宣讲活动的搬迁群众杨学海说道。
为推进青年夜校工作,立足搬迁群众需求,青年夜校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根据搬迁群众需求每月至少开展2至3次流动课堂,送政策、送培训、送教学上门,增强搬迁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今年以来,联合团县委每月至少开展1次新时代“12355”青少年服务家访活动,为安置点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等服务,解决留守未成年人、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联合县计生协会、街道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持续开展“法律知识进社区”活动2期,宣传法律援助等知识,覆盖200余人次;联合街道禁毒办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知识宣传活动2场次,覆盖300余人次;联合县医院、县中医院以及街道卫生院开展爱心健康义诊、医保政策宣传等活动2期,覆盖150余人;联合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工作服务项目——“春晖守望”项目,开展未成年人安全知识宣讲主题活动1期,惠及群众70人次。
坚持创新形式
提升青年夜校“影响力”
“网络直播带货培训是一个非常靠前、新型的销售方式,通过此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同时我用自己的抖音号开通了橱窗带货,电商收入一个月约2000元,我很有信心走好电商这条路。”窍湾安置点搬迁群众龙稽羽说道。
双江街道兴隆社区窍湾安置点青年乡村振兴夜校开班以来,本着“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紧扣搬迁群众所需、所想、所急、所盼,不断创新课程内容,青年志愿者深入搬迁群众中摸清底数,主动在服务工作中精准掌握搬迁群众需求,针对留守未成年人、残疾未成年人制定“一对一”辅导式帮扶工作。针对搬迁群众及其子女兴趣爱好所投,组建成立3支文艺队,并结合传统节日、重要假日、少数民族节庆等开展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青年乡村振兴夜校影响力,切实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