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放光芒,各位听我说端详。国家领导指航向,各级政府创辉煌。乡村建设放心上,村容村貌换新装。楼房修得蛮漂亮,处处不见差乱脏。跳舞就去舞台上,休闲集中在长廊。农村城市一个样,家家户户奔小康。”
日前,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老党员龙为鸿趁着村民们在家风长廊上散步、闲聊的间隙,向大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只有党员学深了、悟透了,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群众讲透。
“‘小故事’彰显‘大时代’。我们村十年来的发展变迁只是大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生动缩影。”当过村干部,做过乡村教师,龙为鸿对枹木垅的村情了如指掌。他在宣讲中说,过去作为国家二类贫困村,枹木垅村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污水靠蒸发,垃圾随风刮”,如今却是“村村保洁员,组组垃圾箱;收运一体化,处处好风光”。
“曾经我做梦也没想到这样的好事会落在我们头上!”听着龙为鸿的宣讲,党员易贤成产生了共鸣,过去村里路不通、住木屋、吃水难,靠着党的好政策,现在连户路通到家门口,规划用地集中建房、提质农村饮用水工程、完善污水处理系统、新建卫生室等,大家的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着易贤成的一席话,乡亲们也纷纷打开话匣子:“是啊,村里的集中建房已建成三期,曾经祖祖辈辈住木房的人都享受到住楼房的滋味。”
以前村子穷,村民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吵。甚至,有人为土地边角而大打出手。村民龙为豪说,现在每家每户都有家风、每个村民组都有家风家训广场、积德榜、廉政文化长廊、理事会、议事亭,小孩子都知道要把垃圾丢进垃圾桶,看得见的文明随处可见。
“家风是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驻村第一书记李朝富接过话茬,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凸显家庭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基石作用。
近年来,枹木垅村以家风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传承乡土优秀文化,组建腰鼓队、花灯队、舞龙队等13支文艺队伍,每年举办中秋活动,提升村民软实力,潜移默化淳朴民风,形成了“自商、自筹、自建、自管”的特色乡村,村民矛盾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越加和谐了。
“除了大家说的这些变化,蜂糖李、猕猴桃、樱桃等产业也给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撸起袖子加油干,咱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幸福!”对未来村庄的发展,李朝富还有更多的想法,调整种植结构、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打造匠人街……
“种了一辈子的地,从来没这么自豪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给咱农民吃了‘定心丸’,心里有底,干劲更足。”龙为豪的4亩山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水果,自己种几亩蔬菜卖,每年都收入近2万元。
“跟着共产党,幸福人人享……”家风长廊上,龙为鸿的宣讲仍在继续。(葛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