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安排部署,不断健全完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发展体系和保障体系“五个体系”,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抓党建联盟,着力构建城市党建组织体系。建立“城市党建联盟”,围绕构建组织、服务、治理、发展、保障“五个体系”,探索建立城市党建联盟,健全完善城市党建联盟工作原则、工作要点、工作制度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社区、网格制度,县委书记、组织部长、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组织书记围绕“四张清单”开展城市党建专题调研33次,解决重点难点问题35个。实行“组团式”办公,建立条块整合、信息集中、协同融合的城市基层现代化治理工作机制,整合城市党建联盟、城市党建学院、城市社区集体经济公司,集中打造办公场所,从县直有关单位和街道抽取6名同志开展“组团式”办公,累计召开联盟会议12次,推动市政设施共建共管,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探索“1+27+N”协同发展,以城市党建联盟为主导,27个城市社区为抓手,采取签订共建协议、干部交叉任职、人才结对培养等方式,推进非公、国企、教育、医院等领域党建与城市党建联盟深度融合,建立城市党建联盟与驻区单位、行业党组织双向压实责任、双向沟通协商、双向考核激励、双向评价干部等机制,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服务治理水平。
抓功能覆盖,着力构建城市党建服务体系。构建“大邻里服务圈”,加强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办事窗口等各项功能布局,夯实社区服务载体,建立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7个,建立党群服务驿站或服务点27个、日间照料中心6个、文娱健身中心10个、“4点半课堂”15个,全县13个安置点全覆盖党群服务中心或服务点,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深化机关党员“双报到”机制,按照《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联建社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方案》,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工作模式,健全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长效机制和“双报到”机制,组织5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区报到,报到率达100%,为群众办理实事1000余件。深入实施“红色物业”工程,推动建立物业行业党委和业主委员会,不断扩大物业服务覆盖范围,重点打造和平街道花花桥社区、团结街道燎原社区,祐溪街道思源社区、红旗社区、坝坨社区5个“红色物业”工程示范点。目前,全县59个城市小区,已建立物业行业党委1个,物业服务企业23家,成立小区业委会10个。
抓城乡联动,着力构建城市党建发展体系。成立城市社区集体经济公司,统筹成立沿河城市社区集体经济合资公司,重点围绕农副产品销售、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物业管理、仓储运输等业务,加强与19个乡镇集体经济公司沟通联系,打通优质农产品进城上架“最后一公里”。目前,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达788万元。开办城市社区联动超市,充分发挥联建单位、驻地单位帮扶作用,整合辖区门面资产、部门帮扶资源、上级帮扶资金开办3家联动超市,优化农产品配送供应链,积极搭建联动超市产品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安置点“六进”直通平台。自2022年7月中旬开业以来,3家联动超市营业额达96万元,利润23万元。深化乌江流域“党建联建”,以全省乌江流域党建联建共创试点为契机,着力构建沿河乌江流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试验区,打造特色产业发展走廊、人才机制创新走廊、文旅融合体验走廊、生态治理绿色走廊、党建集成示范走廊“一区五走廊”党建品牌,建立“1+14”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乌江流域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协同发展,成功召开全省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共创试点工作第三次联席会议。
抓人才聚集,着力构建城市党建治理体系。选优配强“社工队伍”,加大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力度,完成117名在职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全面考察、首次认定、定岗定级,对符合条件的106名社区工作者签订《劳动合同书》,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落实“五险一金”福利待遇,分批分次招考城市社区工作者,着力配强“社工队伍”。设置“三小长”网格,以商业街区、楼宇小区、集贸市场为单位,积极吸纳辖区内德高望重、身体健康、热心公益的“五老”人员,担任“党小组长”“街区长”和“楼栋长”,建立“三小长”网格体系,通过“三小长”定期走访、“两代表一委员”定点联络、网格信箱收集民意等方式,着力提高服务群众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全县城市社区共划分“三小长”网格156个,配备网格员156名,建立网格党小组103个,实现社区网格全覆盖。打造“城市党建人才之家”,结合沿河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实际,聚焦改革热点、民生保障和人才服务保障,谋划“十二个人才示范区”建设,打造1024平方米的“城市党建人才之家”,争取东莞市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高端人才71名,用活用足项目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切实推动非公、国企、教育、医疗等领域党建提质增效。
抓责任落实,着力构建城市党建保障体系。压紧压实责任,严格执行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和行业系统齐抓共管的领导体系和责任机制,县、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定期将城市基层党建纳入整体工作部署,认真履行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城市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亲力亲为、高位推动。落实要素保障,严格落实各级政策要求,健全社区党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每个社区每年解决不低于10万元工作经费。充分盘活闲置资产,全面完成香树林社区、黑獭社区等6个社区办公场所达标建设工作。强化督导考核,由县委组织部带头,深入城市社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调研,定期调度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建设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结合街道、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综合考虑设定减负工作目标考核分值,定期对县直单位有关部门执行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赋予街道反向考核评价权限,并总结经验做法,提炼工作成效。(鲁顺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