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殡葬改革破旧俗 移风易俗树新风
2022/12/02    来源: 文明铜仁公众号     点击:1094   

11月22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天堂镇凉风村村民唐理(化名)的母亲寿终正寝,他把母亲葬进了距离凉风村3公里的公益公墓——红岩公墓山,成为该村首位将亲人安葬进公墓山的村民。至此,天堂镇殡葬改革中最后一个“硬骨头”村被突破,殡葬改革迈出了最为关键一步。

微信图片_20221202102811_副本.jpg

在天堂镇,一直以来都以红棺土葬的方式来送别逝者。如今,保护耕地、维护生态势在必行。近年来,该镇探索殡葬改革新模式,这一转变,源于殡葬改革,从低碳祭扫、文明殡葬、节地安葬等方面引导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

残食掉的耕地    

小雪节气过后,久违的雨露终于光顾了干旱已久的天堂镇,喝足了水的油菜田,毫不吝惜地奉献着绿色。笔者来到天堂镇天堂村,74岁的村民艾祚典,得知此行采访的目的,话不多说领上人就往山里走。“这个散葬好不好,你们是外来客,先和我去村里转一圈,看看啥景象,体验后再评说。”

在艾祚典的带领下,车辆刚驶出集镇不久便停了下来,艾祚典把众人的目光引向了对面的山头,娓娓说道:“现在我们村,16个村民小组四周被上百座坟墓包围着,外人初进村是有点发怵。”

在一农家院,同行的便和村民们闲聊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了心里话。

微信图片_20221202102816_副本.jpg

“村里散葬的墓那么多?咋就没想过把逝者葬一个山头?”

“落叶要归根,生哪里埋哪里,一般都是就近安葬,那就不管是田是土。”

“以前也没想过埋个人还会违法,是现在大家才晓得乱占耕地违法了……”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堂村的山头上,田地间,甚至是在居住地的房前屋后,大大小小上百座散葬墓就堆砌起来了,墓穴中最低占地面积4平方米左右,最高的墓穴占地面积达到了上百平方米。就这样,墓地便占了耕地。

变了味的“白事”

在当地,办丧事要“热闹”好像也成了“潜规则”。

2022年2月,开兴村党支部书记李华的岳母去世,他一边通知亲戚这个悲痛消息,一边琢磨如何操办一番丧事。当天,得讯的联系村领导石峰就上门来,在堂前表达哀悼后提醒他:“老李,按镇里倡导,现在丧事不宜大操大办,不能请戏班,不要搞散葬,你是村支部书记,可要带好这个头。”

“这样做我是没意见。”李华嘴上虽一口应了下来但心里头却犯嘀咕。虽然镇里去年就开始实行殡葬改革,倡导丧事简办、集中安葬,想到岳母任劳任怨一辈子,人走了不热闹一场心里多少有点过意不去,加上要把岳母安葬到3公里外的公墓山,自己的两个连襟弟兄更不情愿,还是想按照“老规矩”办一下。

村里的老人听到丧事要简办,逝者还要葬到公墓山,当场就有人站出来放话了,“如果你真要把人葬到公墓山去,我们都不去抬这个棺,老辈子定下的规矩,该热闹就热闹,老人该埋哪里就是哪里,礼数不能少,规矩也不能坏。”

于是,天堂镇政府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现场做工作,同时组织党员会、群众会宣传政策,最后按照要求,李华的岳母安葬到了公墓山,村里的人们也表示非常理解。

在天堂镇,按照当地习俗,一场丧事一般要持续2天时间以上,过去“大宗支出”就是开大丧门,丧葬“先生”需要请5人,唢呐一堂2人,便算阔气、体面的葬礼了,要是家庭不富裕,一个安葬的“先生”配上一个助手也就完事了,后来,家庭稍微富裕的人家便请起了乐队。一场“忧事”办下来,乐队的花销就在3000元左右。

慢慢地,人们便觉得请乐队是对逝者的尊敬也是排场。

微信图片_20221202102821_副本.jpg

“治丧时唱些流行歌曲,演一些搞笑的节目,还以女儿、儿媳等身份哭孝,你说这是哪般操作。”谈及周边村寨的葬礼变化,天堂镇副镇长冉松表示:“殡葬改革势在必行。”于是,该镇便制定了丧事活动指引和丧葬礼俗规范,强化红白理事会的规范管理,将殡葬移风易俗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推进文明村镇建设,树立现代文明新风。

阵痛过后的“反转”

2021年1月,天堂镇作为印江自治县第一个开始试点推行殡葬改革的乡镇,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成立全镇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双组长,在县民政局、县文明办牵头下着手实施,投入项目资金160万元,在天堂村建起了公益性公墓。一期工程项目已于2021年底完工,建成土葬墓穴482冢、火葬墓穴130冢。

微信图片_20221202102826_副本.jpg

从2022年1月1日起,公益性公墓全面投入使用,明确倡导集镇周边的天堂、凉风等四个村(居)的逝者安葬进公墓山,丧事操持不摆电光门、电子拱门、氢气球,不请戏班,不搭舞台,不演出,不请人哭丧,不搞低俗表演。

“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头万堆灰。”从村民到村组干部、春晖,以及戏班、“先生”……这四个村相继召开移风易俗群众会,谈危害、算“经济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

一时间,移风易俗家喻户晓、村民皆知。是否“一阵风刮过,一阵风又吹回?”治理之初,抱有这样心理的群众很普遍。天堂镇副镇长冉松向笔者坦言:“历史上这样的治理活动开展过不止一次,最后皆出现了反弹,导致四个村群众思想摇摆不定,观望者甚多。”

其中,表现得最为强烈属凉风村。该村在首批改革的居委会、天堂村、凉风村、开兴村四个村(居)中,距离不远不近,但与另外三个村(居)不同的是,这个村里的群众大多数手中都有自留地,在家劳动力较多,村里有人去世,一呼百应,所以当改革的浪潮推进到这个村时,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将自家的老人安葬进公墓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凉风村民告诉笔者:“村里对这事儿意见最大的是各家老人,谁家子女要是那么做,轻者挨家里的老人骂,重则还要被踢打一番。”

就这样,村里的年轻人只能选择站在老人这边,不希望改革,有的村民甚至将自家的亲人火化后一直放在县殡仪馆,即便他们心里早已把“经济账”算得明明白白,就是不松口把亲人早日下葬到公墓山。

为打消村民顾虑,镇里决定,各村的联系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担保员,成立天堂村、凉风村、开兴村、居委会联村党总支,与村“两委”、驻村干部组成一支攻坚力量。天堂镇党委副书记杜执红说:“为啃下凉风村这块‘硬骨头’,这个村要是哪家有人去世,攻坚队都要上门去帮忙、讲政策,作动员、打招呼。”

微信图片_20221202102830_副本.jpg

同时,把镇内的“先生”召集起来,将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民政部等十六个部门《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央农办等十一个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贵州省殡葬管理条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殡葬和祭祀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规定进行宣读,逐步转换“先生”们的思想观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到2022年11月,改革的破冰船终于破开了凉风村的坚冰。村里动员唐理签丧事简办承诺书时,他问,以后是不是都一样?凉风村党支部书记任琪琳说:“有担保有台账,你还担心什么?”

“第一户人家安葬进了公墓山,就会有第二户也跟着办,大家的想法开始一致了,心理平衡了,慢慢就会发现镇里这样改革,会让我们群众又省钱、又省事、又省心。”任琪琳在见证了村民们心态的变化后说道。

守住不易的成果 

丧事简办与集中安葬这两项活动,能够节约多少钱?天堂镇综治办的工作人员粗略推算过,抛开外地往返车旅费不说,单从散葬大操大办的刚性支出来看。

过去,“先生”安葬逝者,讲的是情感,是尊重,一瓶老酒或一条香烟就可将逝者体面下葬。后来安葬开始收费了,一场“忧事”最低要支付“先生”“乐队”工资6800元。要是在人口较少、劳动力少的村,散葬可能还要请人抬棺,八人抬棺费需要支付劳务费3200元,算上烟酒钱,三畜费(杀猪、宰羊、杀鸡),炭火费、安葬打井垒坟等费用支出,一场简单的葬礼户主家最少需要支付3到4万元丧葬费用。

而现在,为鼓励更多群众自愿将老人安葬进公墓山,天堂镇红岩公墓山下调收费标准,墓地垒坟所需的土石方,政府统一拉到墓地免费向群众提供。丧事简办后,治丧时间也缩短至四天内,可节约大量炭火、用电、食材等消耗。劳动力缺乏的村落可选择用车将逝者及棺木直接运到墓地,可省去抬棺支出。综合算下来,集中安葬进公墓山,可为一个家庭省去一到两万不等的丧葬费用。

天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魏江林表示:“越是偏远乡镇群众,越易受到网上、邻县、临乡‘比阔风’影响,特别是不文明办丧、豪华办丧在网上‘病毒式’传播,极易导致不良风俗死灰复燃。所以,殡葬改革还需线上线下联动治理,重灾区需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协同治理,防止反弹。”

微信图片_20221202102836_副本.jpg

据了解,目前,天堂镇已组织民政、林业、水利、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林业环保等相关业务站所,组成宣传、执法、督察三支队伍开展常态化工作。

该镇殡葬改革推行以来,三村一居委会已有28位逝者葬进了公墓山。按照天堂镇殡葬改革逐步推进计划,到2023年底,该镇将完成百户、马井、印朝村等17个村的公墓选址规划工作,全镇行政村公益性公墓覆盖率不低于80%;到2024年底,将完成陡溪、木根、中尧等最后7个村的公益性公墓选址工作。届时,该镇行政村公益性公墓将实现全覆盖。 (王东 张玉莲)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