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针对农村外出务工群众多、常住人口少,村级卫生室医疗资源闲置,村医收入不高、队伍不稳等问题,印江自治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推进中心村卫生服务改革试点,通过阵地联动建设、队伍统筹管理、健康合力守护,有效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农村群众就医需求。截至目前,共建成中心村卫生室9个,覆盖45个行政村,惠及6万余名农村群众,基层首诊率达95%,农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升。
村级卫生阵地联动建设
科学布局建。优先选择距离集镇较远、常住人口相对较多且聚集的45个行政村作为试点,按照维修为主、新建补充的原则,通过整合资金新建、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改建等方式,联合组建9个中心村卫生室,辐射带动相邻村卫生室一体发展,每个中心村卫生室覆盖常住人口5000至1万人。继续保留中心村卫生室所覆盖的原有36个村卫生室,但只可配备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口服制剂药品,不得配备静脉滴注、肌肉注射制剂药品,药品统一从中心村卫生室领取。
统一标准建。统一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明确每个中心村卫生室占地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业务用房不少于260平方米。中心村卫生室至少设置诊室、中医理疗室、药房、病房、清创室、检验室、心电图室、公卫室、医疗废物暂存室、医疗废水处置室。允许有条件的中心村卫生室结合实际,设置B超室、医学影像室等。
整合资源建。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重点项目省级补助资金585万元,用于中心村卫生室房屋维修改造、医疗设备购置等。统筹县卫健局和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资源,为中心村卫生室购置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医康复治疗仪等设备。中心村卫生室统一加挂乡镇卫生院分院牌子,医疗卫生工作按照乡镇卫生院分院进行管理,连接基本医疗所需的信息管理系统,配备处方类、非处方类药物150余种。
村级卫生队伍统筹管理
建立队伍。建立县级指导、乡镇派驻、村医轮值制度,县级医共体牵头医院指派1名医师联系指导,乡镇卫生院选派1名副院长和2-5名业务骨干到中心村卫生室驻点开展工作,副院长作为中心村卫生室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负责对中心村卫生室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指导,并参与排班。中心村卫生室新聘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管理,同时报县级备案,每名乡村医生每周到中心村卫生室坐班不少于4天。
培强队伍。实施“坐诊带教”培育计划,由县级医共体联系指导医师、乡镇卫生院副院长和业务骨干对乡村医生实行一对一帮带。健全远程学习、线下培训制度,利用远程医疗平台在线开展“训、试、练”大课堂。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县公立医院共选派专家医师到中心村卫生室开展岗位培训5期、110人次,开展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业务实操4期、36人次。
稳定队伍。为平衡村医收入,将中心村卫生室人员、业务、绩效、待遇纳入乡镇卫生院进行总体管控,明确村医收入主要由村医定额补助、国家基药补助、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补助、岗位绩效等组成,落实提高村医待遇补助政策,将村医定额补助由500元/月提高到700元/月,保障每名村医人均月收入在4500元以上。完善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制度,鼓励中心村卫生室村医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所在乡镇卫生院参照本院聘用人员标准,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建立乡村医生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购买医疗责任保险,有效降低乡村医生执业风险。
考核队伍。建立专职督医制度,组建专职督医队伍,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强化乡村医生综合监管。健全从业考核机制,围绕年度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医德医风和群众满意度等,对乡村医生进行统一考核,并将从业考核和绩效考核结果与村医续聘、职称晋升、评选优秀挂钩。规范日常管理机制,将中心村卫生室的人员、业务、器械、财务、考核、绩效进行统一管理。
村级卫生健康合力守护
首诊在村。积极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中心村卫生室严格执行“首诊首问负责制”,将医患沟通告知义务和跟踪服务贯穿于就医全程。建立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随时解决群众就医需求。积极开展群众健康情况摸排,系统了解群众健康状况并建立信息台账,根据区域疾病谱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派医生开展健康摸排,提升基层首诊率。对中心村卫生室不能救治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新寨镇凯望中心村卫生室可初步识别和诊治常见病种60余种、收治住院病种30余种,基层首诊率达95%。
送医到户。纳入中心村卫生室管理的村医,是其执业资格注册机构所在村基本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等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村级医防融合工作,一周内至少2天到村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乡镇卫生院、中心村卫生室医生开展巡诊、义诊,为长期卧病在床患者、残疾患者等群众提供上门健康检查。通过“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方式,加强中心村卫生室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以户为单位,建立健康档案和走访服务台账,及时走访跟踪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病情,提醒按时服药、了解服药情况、叮嘱注意事项,定期将所需药品送到患者手中。截至目前,已投用的9个中心村卫生室联合县、乡医疗机构到村开展义诊20余次、覆盖2000余人,巡诊覆盖2万余人次。
就地报销。中心村卫生室纳入医保住院补偿定点医疗机构目录,链接医保管理系统,分配管理账号,配置专网专人,制作经办流程手册,实现常见疾病就地接诊、诊断、诊疗、报销闭环管理,构建“出院+结算”一体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中心村卫生室住院患者医保补偿参照乡镇卫生院医保政策,纳入医保住院补偿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费报销比例提升到70%,较县级医院高20个百分点,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省委改革办根据印江自治县委改革办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