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晨曦破晓,沉睡的山野在收割机的阵阵轰鸣声中醒来。收获的季节,稻田里满是欢声笑语,忙于收谷的群众乐在其中。
这里是武陵山脉深处的德江县复兴镇南溪村。每年稻浪翻滚,大地涌金的时节,是村民曾庆友和曾庆军两兄弟最忙的时候。
作为传统“老粮农”,曾庆友哥俩发现这两年大家虽然忙碌不减,但手上的活儿却轻松了不少。
“收割机一响,大部分人工环节就取代了。”相比往年,曾庆友感受最深的是机械化生产不仅省力,效率还高。
每年10余亩水稻,曾庆友连续种了几十年。但在过去,仅收割归仓环节,就得一家人花半个月时间完成。
“时间花费了,人也累了,有时还会因天气不好影响收成。”他说,现在依靠机器采收,两三天就能收完。
其实,曾庆友明白,这两年农村收粮方式的变化,是德江县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带来的连锁反应。
看着机械化生产在乡村普遍推广应用带来的便利,去年曾庆友哥俩一商量,也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支持下采购了一台小型水稻收割机。
“买这个机器,不仅方便自己,还能帮助乡亲们采收,赚点工钱。”每逢秋收,曾庆友便带着他的得力“座驾”活跃在周边村子的田间地头,享受着“驾驶员”的乐趣和增收的满足。
午后的田畴间骄阳灼灼,油门声不绝于耳。收割机在曾庆友的操作下时进时退,忽快忽慢。一排排水稻应声而倒,收割、脱粒、装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一天收五六亩,大概可以收5000斤稻谷。”曾庆友笑着说,南溪村地形平坦,水稻种植集中,小农机似乎是为这片土地量身打造。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在德江纵深推进,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的不仅体现在南溪村。以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德江县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机械化运用率,在减轻群众劳动力负担的同时,还有效助推了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周春芳 何佳有 王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