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红白喜事理事会“理”出民族团结新风尚
2022/08/30    来源:文明铜仁公众号     点击:1129   

“自从有了红白喜事理事会,我们办事方便多了,大小事务在这里总算有个着落……” 近日,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平街道联桥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说起社区红白喜事理事会,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一片赞扬之声。

自2019年启动易地扶贫搬迁至今,该县23个乡镇(街道)共有460户2282名搬迁群众生活在联桥社区。易地搬迁有效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也造成搬迁群众红白喜事承办难、部分搬迁户“两头跑”等现象。

“居住环境是好了,可家里的老传统改不了,有个红白喜事还是要举行一些仪式,占用社区广场又影响到周边邻居,弄不好还要闹矛盾。”不少搬迁群众都有顾虑。

缺乏办红白喜事的场所成了困扰搬迁群众的一大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2019年,我们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不仅解决了搬迁群众红白喜事操办难的问题,更有利于加快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联桥社区驻村干部崔道强说道。

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得到了该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的大力支持,解决帮扶资金18万元,统筹利用安置点闲置资源,修建600多平方米的办事场所,由安置点业主委员会管理。

“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红白喜事操办点是做好‘新市民’后续保障举措之一,也是强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直接体现,有利于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深入交流、深度交融,推动各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进步,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地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沿河自治县民宗局副局长张国波说道。

“红白喜事理事会场所,有32套桌椅,炉灶、锅碗瓢盆等用具一应俱全,操办婚丧嫁娶严格规范执行,采取有偿使用,每一场只收取200元费用,用于支付水电费。”联桥安置点业主委员会主任黄廷高告诉笔者,自从有了红白喜事理事会,这里的搬迁群众办事有场所,周边邻里都主动过来帮忙,2020年联桥社区的连心饭也在这里操办的。

从思渠镇院山村搬来的陈飞一家对此深有感触。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陈飞父母因病相继去世,这让原本老实不善于沟通的陈飞和两个兄弟手足无措。

“老人家去世,业主委员会第一时间组织附近部分居民赶到他家,一直等到陈飞三兄弟回家,才将老人家送到殡仪馆,之后又组织大家到殡仪馆帮忙处理后续事务。”黄廷高回忆道。

1991年出生的陈飞,2019年和父母兄弟一家五口搬到联桥社区安置点,父母身体不好,长期靠药物维持,虽然政府解决了低保,但一家人的生活依旧捉襟见肘。

“陈飞父母过世,街道办事处解决了3000元火化费,墓地是街道办事处出面协调免费提供的,葬礼也是群众一起凑钱凑米帮忙操办的。”联桥安置点业主委员会成员张军说道。

陈飞亲人奔丧时看到这样的场景,纷纷感慨:“以前还担心他们搬家后无亲无故,现在看着你们为他家的事齐心协力、忙里忙外的,我们也放心了。”

“搬到这里,和老家一样,大家都是弟兄叔侄,都很团结,截至目前,联桥社区安置点红白喜事理事会已承办红白喜事15起。”联桥社区第一书记张洪安说,“搬”只是第一步,“安”才是更关键的一步,让搬迁户住进来、住得好,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责无旁贷。

现在红白喜事理事会不仅仅是服务搬迁群众,联桥社区附近的部分居民也都会选择到这里操办红白喜事,它不仅彰显了各级各部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的决心,也促进了联桥社区各民族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绽放民族团结之花,为沿河自治县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提供了助力。(肖咏)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