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盘信镇:“三共”微距对焦基层社会治理
2022/08/24    来源:梵净云天     点击:947   

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按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坚持在创新中抓落实和在落实中抓创新,突出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微距对焦基层社会难题,探索共建、共治、共管“三共”治理新模式,强化治理措施,着力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感。

上下贯通,全领域链接共建。党委“亮单”高位推动。盘信镇党委始终把基层社会治理纳入中心工作任务,及时研究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成效的相关举措、现实路径、实施办法,制定印发政法工作要点、政法大走访任务清单、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等工作要求,推动政法工作向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领域、各方位、各行业延伸。镇党委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重心向村级下沉,某个村问题突出,就在某个村现场研究,力量就向某个村聚集,集中力量攻克重点,汇集资源突破难点,常态抓好日常痛点。截至目前,党委召开现场办公会6次,集中解决问题12个,政法大走5800余人次,接访64人次。同时,建立党委推动、政法落实、群众评价的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机制,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色。支部“举旗”高效推进。各村(社区)党支部把基层治理成效作为向党委承诺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的内容之一,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紧盯家庭婚恋、林土权属、邻里关系等易发多发矛盾领域,实时监测管控调解。同时把党员先锋队队员作为村级矫正对象、刑释解戒人员、特殊精神病人的帮扶责任人,定期开展走访、定期进行疏导、定期反馈信息,熟悉掌握特殊管理人员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截至目前,村级自行调解矛盾纠纷36起,向镇级移交率同比下降12.6%,党员走访全覆盖,真正实现把党旗插在基层治理的最前沿,逐步实现矛盾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党员“领责”末端发力。强化党员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中的先锋作用,落实党员职责,将党员镶嵌在各家庭单元的网格之中,将党员的形象树起来、标杆立起来,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积极配合村、社区干部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参与化解邻里矛盾纠纷,深度参与村级事务,带头遵守社会秩序、道德公约、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遵纪守法、和睦相处。目前,全镇在家党员已有139名担任联户长或网格员。

纵横聚合,全要素参与共治。构建“大综治”联动体。完善镇级阵地标准化建设,有效整合综治、司法、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室、禁毒等办公室合并办公,在功能实施、人员力量、工作运行、发挥作用上做到了整齐划一、推动综治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实战化发展。延伸村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已建成33个,实现全覆盖。推动综治工作联动性开展,今年,联合安监、文广、派出等职能站所开展宣传4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3次,跨行政区域联合开展矛盾纠纷调解4次,为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大网格”微治理。在全镇27个村建立了村级大网格,划分“十联户”单元545个,配备联户长545名,实现所有网格包保责任落实到人,突出网格管理,建强战斗堡垒,做到社会治理面全覆盖。用好用活“综治平台”对网格员进行远程巡视、工作管理等,有效激活家庭单元治理细胞,使“小细胞发挥大作用”,在防范养老保险诈骗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惠民政策传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由网格员第一时间告知、宣传,使之成为便民服务的“引领员、矛盾化解的“和事佬”、安全隐患的“排查员”、信息收集的“采集员”,有效形成“人在网格中、事在格中解”的微治理模式。组建“小队伍”大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镇村两级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志愿服务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聚焦群众急难盼愁问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按照“群众点单、站(所)派单、志愿接单”的运行机制,直面群众所需、直解群众所急。同时,以理论铸魂、示范引领、志愿服务、环境优化、文化惠民、移风易俗,崇德向善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等行动计划,形成文明有德、邻里关爱、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今年以来,针对留守未成年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士,开展了“萌芽计划”、“爱心妈妈”、“碍在苗乡”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人数500余人次,使志愿服务行为成为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相互沟通的媒介,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线面结合,全周期闭环共管。警务全时段“巡”。按照“管好点、守住线、控好面”的社会治理思路,强化社会面长期和谐稳定,成立巡逻队对宾馆、KTV、棋牌室、夜市街面等重点区域开展夜间夜查行动,进行点、线、面的巡逻、巡查、巡防工作,实行12小时巡逻制,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牢牢掌握治安动态,科学调整布置巡查重点,合理划分巡逻路线、巡逻时间,确保辖区内各路段、各区域街面巡逻防控的全覆盖和精准性,实现治安无盲区,防控无死角。同时,联合县交警在集镇街面不定期开展酒驾、无证驾驶等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给群众“看得见”的安全感。云端全天候“控”。用好用活“天网、雪亮”两大工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在“云端”实现全域治安状况可视化,强化治安防控立体化,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目前,在全镇重要路段、薄弱环节安装“两大工程”逐步实现全覆盖,实时监控社会动态,并联合综治系统,实现全域信息动态鲜活、数据互联共享。让科技引领、信息支撑作为日常管控的有效手段,全面提升信息主导、准确预警、主动防控水平。机制全周期“管”。健全村规民约约束机制,将文明和谐、守望相助、安定团结等纳入重要内容,形成“硬约束”。目前,全镇27个村根据治理要求,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全部修订更新村规民约。同时,采用积分制,设置“红黑榜”,对违反村规民约达到一定积分程度的,上“黑榜”,带头遵守村规民约达到一定积分程度的,上“红榜”。并大力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以少数带动多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实现全域长期长治久安,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