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印江自治县探索“三治”模式治理城乡滥办酒席
2022/06/16    来源:铜仁市精神文明办     点击:863   

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通过探索“三治”模式治理城乡滥办酒席,强化县、乡、村和社会“四方联动”机制,实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良好风尚。

01.png

印江自治县开展滥办酒席排查。

突出“三项”改变,立破并举“治滥”

改变办酒范围。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只允许办理婚丧酒,取消生日酒等不正规酒席,并对操办范围、举报渠道、激励机制、处罚问责作详实规定。严格限制办酒时长及规模,针对丧事,农村地区不得超过4天,县城区不得超过3天,酒席规模不得超过150人(疫情期间除外)。

改变自治主体。构建县、乡、村以及社会层面“四方联动”机制,实行县级统筹、乡镇推进、村(居)主治、社会参与,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构建德治、法制、自治“三治一体”的工作格局,营造村级事务“我来治理”的良好氛围。

改变管理模式。严格实行婚事丧事个人申请、村级初审、镇级审批“三级”制,建立归口档案,凡是不符合办酒对象的一列拒之门外,纳入负面清单。同时,建立县内联防和县外接边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行共管共治。

02.png

龙津街道宣传滥办酒席相关制度。

梳理“三张”清单,蹄疾步稳“治律”

厘清责任清单。县级发挥统筹统揽作用,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宣传部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及乡镇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查、问责以及日常统筹调度。乡镇(街道)扛起主责主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建综合治理队伍,常态化开展综合治理和强基固本之策。村(居)主抓分片主包,以村为单位,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滥办酒席摸底排查、初审监管,对各类违规酒席进行劝导、制止及处罚。

梳理任务清单。广泛宣传发动。把宣传发动融入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共治,筑牢治理滥办酒席“防火墙”,打好宣传舆论主动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坚持村村有摸底排查、组组有情报线索,积极把党员、组长、总管、厨师等重点人员纳入为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队,以组为单位,开展文明劝导;梳理任务清单。盯紧敏感时节,及时下发重点工作任务或提示清单,系统开展常态化治理;紧盯系统治理。乡镇村居抓常态管理,成立不少于20人的综合治理队伍,重点开展宣传引导、线索摸排、提醒谈话等工作,发现一起制止一起。职能部门抓合力补位,积极做好红白喜事打招呼,倡导安全办酒、节俭办酒、文明办酒。行业部门抓垂直管理,按照“行业主管”的原则,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不办酒、不帮忙、不送礼;强化立规立制。县级抓顶层设计、乡镇村(居)抓村民自治,严格对婚事、丧事的办酒时间进行从严规定,分类分项制定“餐桌文明”标准,规范各类宴席标准,倡导自助餐模式。

强化问责清单。落实“一案三查”,针对党员、国家公职人员和非国家公职人员分类明确处罚责任,实行经济处罚、党纪处罚、行政处罚以及道德谴责。2021年以来,先后查处滥办酒席11起,曝光11起,罚款4.23万余元,退还群众礼金近2万元,处理干部职工5起9人;落实“一事一案”,建立健全办酒者、帮忙者、送礼者归口档案,按照《村规民约》纳入负面清单管理,与惠农政策评定挂钩,实行扣分和“黑名单”制;落实“一案一通报”,坚持即查即办即通报,对违规办酒的当事人、参加违规酒席的党员干部和承办违规酒席的餐饮从业人员,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

03.jpg

洋溪镇曾心村一村民将宴席改为“自助餐”。

整合“三方”力量,夯基立柱“自治”

政府从“主导者”转变成“引导者”。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村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吸纳社会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形成乡村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采取协商会、问卷调查、信息公开等方式,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既听村民的“顺耳话”,也听村民的“逆耳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还权于民。

企业从“旁观者”转变成“有心人”。酒店及餐馆落实主体责任,签订《承诺书》,公开承诺践诺,不承办违规酒席,凡是承包3桌以上的,都要出具审批书,公开张贴。同时,餐饮行业督促消费者科学点餐、理性消费、文明用餐,提倡“N-1”、“半份半价”和“小份适价”的点菜方式,让餐桌文明成为新“食尚”。

社会从“被动者”转变为“主人翁”。成立红白理事会,将滥办酒席和餐饮浪费纳入《村规民约》,突出村民自治,体现全过程民主。畅通信访举报渠道,落实激励机制。构建农村居民“积分制”管理,将农村居民的行为进行量化和细化,储蓄备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由“村里事”变“家家事”,实现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重要转变。

04.jpg

洋溪镇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正在工作。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