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菜’改为‘自助餐’,不浪费又卫生,值得提倡和推广!”近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洋溪镇曾心村一村民办丧事,将宴席改为了“自助餐”,得到乡亲们的一致点赞。
该村“事务总管”张明凡感触深刻,“比起以往,‘自助餐’减少了操办酒席的劳动力,缩短了操办天数,既为主人节约开支,也为亲朋好友减轻负担。”
农村酒席是乡风文明的一扇“窗口”,关乎民生。2019年,印江自治县出台相关文件规范城乡酒席类别,压实责任、落细措施,实行常态化监管,有效整治城乡滥办酒席之风,营造良好的文明风尚。
然而,乔迁酒、操办丧事时间长等情况仍然存在,这不仅为推进乡村治理与乡风文明带来巨大挑战,沉重的“人情”包袱极大制约着乡村振兴的步伐。
“以前办丧事酒就是七八天,苦了主人家,累了帮忙人。”张明凡坦言,过去除红白喜事外的其他酒席也较为频繁,巨额的礼金支出令村民苦不堪言。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去年,印江自治县结合实际创新探索整治城乡滥办酒席的“三治”模式,强化县、乡、村和社会“四方联动”,积极倡导“新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新风尚。
“所谓‘三治’,指的是治滥、治律、自治,即通过‘三项’改变整治范围宽泛、主体不明,‘三张’清单整治责任不明、问责不严,‘三方’力量整治渠道不畅、合力不够。”印江自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任占熬介绍道。
另一方面,洋溪镇要求所有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严格落实“农村丧事殡期不超过4天、县城区丧事殡期不超过3天”原则,并倡导丧事宴席以自助餐形式举办,切实减轻群众的人情支出,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
为遏制滥办酒席等不正之风,印江自治县紧盯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责清单,充分发挥统筹统揽作用,以“乡镇(街道)扛主责主业+村(居)抓好分片主包”模式,压紧压实全县各职能部门职责任务,严格落实“一案三查”; 整合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力量通过协商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让政府从“主导者”变成“引导者”;多家酒店及餐馆签订《不承接滥办酒席承诺书》,并督促消费者科学点餐、理性消费、文明用餐,让企业从“旁观者”转变为“有心人”;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将禁止滥办酒席和反对餐饮浪费纳入《村规民约》,并创新实施“村民积分制”管理等,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从“村里事”变“家家事”,切实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必须久久为功。去年以来,印江自治县仅发生11起违规办酒席行为,操办酒席数量减少7成以上,为该县每个家庭减少礼金支出6000元以上,办酒席家庭节约开支8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