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松桃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通盘考虑城乡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着力打造“形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人文美”四美融合的美丽田园乡村。
塑造乡村形态之美
该县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着力勾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彩“苗乡风情画”。
突出区域性。综合自然环境、发展条件、文化传统等情况,科学布局乡村空间形态,合理确定发展目标、任务和举措,力求乡村规划体现地域特色,形成错落有致、五彩缤纷的整体格局。
突出多样性。结合打造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生态功能型,引导乡村科学编制规划、促进特色发展。集聚提升村庄重在挖掘优势,强化产业支撑;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在挖掘历史文化等特色优势,发展壮大乡村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不搞“一刀切”模式,引导各地科学把握村庄分类标准,逐村分析、精准确定村庄类型,做到“一村一特色、千村千面貌”的差异化,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厚植乡村产业之美
立足特色优布局。结合乡村资源禀赋,合理安排村庄产业发展空间,注重规划“留白”,有效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生态产业,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层次。
统筹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完善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布局,引导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
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对空心村、闲置宅基地、撂荒地、废弃建筑等,采取整治、复垦、盘活、撤并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效益。
深化融合优布局。依托乡村发展基础条件,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催生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着力构建产业融合新体系。
赋能乡村生活之美
在乡村规划中,该县针对性地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真正把产业路、旅游路、致富路修到群众家门口和心坎上。
抓好乡村规划与县城、中心镇规划有效衔接,引导城镇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推动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融合发展的格局。
聚焦生态保护,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治理,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厚植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乡村底色。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庄清洁行动,让良好人居环境真正成为农民生活的增长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
彰显乡村人文之美
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在规划中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制度规定,保护好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原始风貌,保留乡土韵味,留住田园乡愁。
激活文化内涵。融合苗族特色、地方文化元素,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提升农民精神面貌,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放大文化效应。大力发展以农(牧)耕文化为魂、田(草)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基的乡村旅游产业,推进旅游专业村、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业态扩面提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体现地方人文的文化旅游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