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玉屏侗族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整治土地撂荒有关决策部署,通过院坝会、火坑会、田坎会等多形式唤起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坚定复耕复产的信心决心,全县各地呈现出农忙人欢的景象。
整治土地撂荒,发展长效产业是关键。去年,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从广东引进了葛根产业,公司负责提供种苗、管护技术和保底回收。“还没有到年关,公司就来到村里,带走了几袋子土壤样本。”该县朱家场镇詹家坳村扁坡组村民吴梅珍说,虽然,过去几年也走过弯路,吃过亏,但这次不一样,每个方面看上去都是实实在在的,给我们重新带来了希望。
吴梅珍口中的“弯路”和“吃亏”,发生在脱贫攻坚期间。2017年,村里利用集中连片的坝区,发展了数百亩蔬菜产业基地。同时,采取种养殖相结合的方式,饲养了600多头生猪。然而,由于种植技术缺乏,蔬菜品质欠佳,加之第二年又遇上非洲猪瘟的影响,蔬菜产业和生猪产业入不敷出、亏损严重,村民一度心灰意冷。
如今,发展葛根产业,詹家坳村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赶上了整治土地撂荒的大政策,土地集中连片且是中性土壤,群众重拾投工投劳的信心。据公司技术人员李建军介绍,除前期培育种苗技术较为负责一些外,包括移栽种苗、藤蔓上枝、截丁疏条、除草施肥在内的所有环节,所需劳动力较少,管护更为简单。通常情况下,每亩土地所需苗种1000株,农历四月移栽,十月即可采收,亩均保底可产5000斤,理论极值可达8000斤。公司以2元一斤的单价回收,每亩至少可收入1万元。
此外为了鼓励群众发展葛根产业,培育扶持种植大户,该县推行每亩2500元的财政补贴标准。今年,全县已发展葛根产业2000余亩,朱家场镇发展1000亩,詹家坳村发展了500亩。产业发展起来了,务工收入也逐渐上涨。最忙的时候,詹家坳村有150多名群众参与务工,平时则有30余人。
“村民们都争着去务工,大家都有活干,越干越上劲,以前爱打麻将的那伙人,再也没有谁打过麻将了。”詹家坳村支书得意地说,初步估算了一下,每亩总成本在7000元左右,纯收入至少有3000元,终于可以打个翻身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