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非遗文化进校园助力“双减”提质增效
2022/05/18    来源:铜仁日报     点击:602   

 实施“双减”以来,松桃苗族自治县将非遗文化引进校园,丰富了学生课后内容,学生们也变成了一个个非遗传承人。

“寨英滚龙”是松桃的一项民间文化艺术,2007年6月被列入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舞滚龙”成为了学生们的一项重要体育社团活动。

今年3月10日,在寨英镇完小,学生们跟随着鼓点的节奏,舞着滚龙,热闹非凡。学生们把滚龙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有“双龙戏宝”“盘龙”“龙”字造型等。该校滚龙社团分为男生、女生两组,每组23人,11人舞龙,1人耍宝,同时,舞龙的人员配备了一名替补队友,轮流上场舞龙。

“我参加舞滚龙表演之后,身体得到了锻炼,有了充沛的精力去学习,我的成绩提升了不少。在我和同学们一起舞滚龙期间,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寨英镇完小学生王琦月开心地说。

一般而言,一条滚龙长48米,19个成年人参加舞动,为适应“滚龙文化进校园”,把滚龙的长度调整为26米,11名学生便可以舞动。同时,舞滚龙是一项体力活,学生从四年级开始正式参与“舞滚龙”,从了解滚龙文化常识,到练习扎马步、训练身体重心、学会如何用力,渐进式逐步学会“舞滚龙”。

“在我们的滚龙教学当中,首先对学生进行滚龙的体能训练,带他们参观了滚龙的编扎技术,了解滚龙的历史,接着,教他们握龙把、站姿,学习摆‘龙’字造型。”寨英镇完小教师陆松平说。

同时,在寨英镇落满完小,学生们在操场上学习舞滚龙的招式及动作。“你等下舞龙头的时候舞成半圆形,二洞,送的时候直接送过来……”非遗传承人谢明华耐心地指导着。

学生们练习舞滚龙动作的时候,累得气喘吁吁,但大家乐在其中。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在舞滚龙时,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在旁边观看、学习,还加油鼓掌。

“我每次看见大哥哥大姐姐舞滚龙的时候,都非常兴奋,幻想有一天,我四年级的时候能成为滚龙队伍的一员,和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一起舞滚龙。”寨英镇落满完小三年级学生刘伟松说,明年就可以加入舞龙队伍了,很是兴奋。

寨英镇落满完小开设有滚龙艺术、足球、书法等9个社团,舞滚龙是特色民族文化社团,一到课后时间,学生们便学习舞滚龙,享受舞滚龙的快乐。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的课后服务,我校开设了滚龙艺术社团,把我镇的非遗文化滚龙艺术引入校园,让学生从小了解滚龙艺术,会扎、会舞滚龙,从而热爱滚龙艺术,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寨英镇落满完小校长杨秀朝说。

据悉,松桃系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为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把“苗绣文化”“花鼓文化”等引入校园,丰富了学生课后服务内容,也传承了民族文化。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