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加强民生基础设施建设 群众幸福感稳步提升
2021/06/25    来源: 文明铜仁     点击:1295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碧江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实践的落脚点,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聚焦碧江发展为民办实事,加强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提高城市品质,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1624844691469627.jpg


构建“15分钟健身圈”,丰富市民休闲生活

碧江区围绕母亲河锦江做文章,充分考虑市民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需求,在沿河两岸打造了生态气息浓郁、休闲设施完备的沿江景观及步道。去年10月,碧江区启动了花果山桥至兴市桥西岸段沿江步道提级改造工程。改造完成后的沿江步道,将更加突出休闲、景观和运动功能,可更好地满足各个年龄段市民休闲和健身锻炼的需求。目前,碧江区实施完成的沿江步道长达21.1公里,在早晨、傍晚等闲暇时分,到沿江步道散步、慢跑、跳广场舞等健身锻炼,正在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碧江市民的习惯。
碧江区以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为理念,不断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截至目前,共建有体育馆、多功能运动场、生态体育公园、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等各类体育场地721个,体育场地总面积达60.23万平方米,乡镇农体工程和村级农体工程实现全覆盖,城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1624844735192046.jpg


打造“五星厕所”,塑造城市文明“新靓点”

近年来,碧江区在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中,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掀起了一场“公厕革命”。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公厕的设计上,按照星级公厕标准进行设计,倡导节约环保、就地取材,建设生态、低碳和环保厕所,做好做美公共厕所的内外墙文章,美化环境,增加文化内涵,在景区规划建设的星级厕所,还注重与景区环境相映衬,提升景区形象。在规划布局中,注重“颜值”与“实用性”并存。每一个公厕选址充分考虑便民需求,优先选择人流量较大及居民反映如厕难的地方,尽量选址街角空地,既有效解决街角空地容易滋生脏乱差的现象,同时使闲置空地得到有效利用和美化。

据了解,碧江区城区每个公厕配备了2名保洁人员,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沿江步道公厕提供了免费的卫生纸、洗手液,还有免费的WiFi。截至目前,碧江区共新建和升级改造环保公厕49座,仅沿江步道新建免费公厕20余座,新增公厕保洁人员66名,同时,配备10多名公厕质检员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1624844797317130.jpg


建设城市阅读空间,提升城市整体气质

如今走在碧江,处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变化”,享受“精致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箱储卷轴心常逸,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可以提升人的素养,也同样可以孕育城市气质。在金滩沿江步道上设有许韵兰公共阅读空间,现已初步完成布馆、调试等工作,于2021年6月17日正式开放。该馆建筑总面积489平方米,馆内藏书1.5万册,设有阅览席位86座,建成了智能识别、自助办证、自助借还等智慧化软硬件服务设施,馆内包含公共阅览区、女性阅览空间服务、行政管理等区域,面向广大读者免费开放。据统计,全区有二级文化馆1个、文化分馆13个,图书馆1个、图书分馆5个、农家书屋69个。

1624844841272986.jpg

展望“十四五”,碧江区将继续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深厚的为民情怀做细做实民生工作,持续优化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擦亮群众生活的幸福底色,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奋力书写更加出彩的新时代民生答卷。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