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乡村要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印江自治县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农民·逐梦路”工程,着力打造农村文艺“五小”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在“走文化兴盛路、兴文明新村”中开展文明实践,更有效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激发出农村群众参与建设文明新村的内生动力。
“小喇叭巡回宣传”传政策。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村村响、流动宣传车、小喇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巡回宣传活动,传播党的好声音,宣讲党的好政策,讲述身边好人好事,宣传法律法规及村规民约等。完善宣传提纲及内容,定期开展宣传宣讲活动,确保宣传内容不走调、不变样,让“村村响”在全县动起来,响起来。
大石村文艺志愿服务队随机表演扬新风
“小演员随机培训”种文化。建立文艺人才库,选派“三区”文化志愿者,围绕印江花灯、土家摆手舞、茶艺表演、长号唢呐、金钱杆等本土传统文化元素开展指导培训。按照“一乡一特色”的方式,组建特色文艺先锋队,邀请专业老师对本土传统文化元素文艺节目进行培训,提升艺术水平,把文艺的种子“种”在基层。发挥县文化馆、协会、“三区”文化志愿者、乡村文艺教师队伍和离退休干部等基层文艺骨干,紧扣时代脉搏,开展文艺骨干培训班,编导高质量文艺节目,充实文艺节目库。
县文艺志愿服务队在朗溪镇坪柳村开展“种文化”培训
“小广场随机表演”扬新风。充分利用现有的广场文化活动阵地,广泛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整合文艺力量,组建县、乡、村三级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利用老百姓的休息时间,把精心编排的文艺表演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让勤劳节俭、诚信友善、孝老爱亲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滋养群众生活,实现精神与物质“双富足”。
紫薇镇文艺志愿服务队开展送戏进景区活动
“小故事随时收集”聚人心。通过抖音、西瓜视频等融媒体手段,收集村寨故事、建设成果、好人故事,组织“村寨故事会”,立体化呈现乡村的蝶变,记录美丽乡村的“小故事”,抒写振兴路上的“大篇章”。通过拉家常式的方式开院坝会、堂屋会等,收集地方独特的文化传承和风俗习惯的文化故事,成立编印领导小组,汇编《印江龙门阵》系列丛书。
“小节目定期展演”送精神。把新时代的优秀文化送到百姓家门口,深入了解群众生产与生活情况,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定期组织开展县、乡、村三级文艺展演,选出群众喜闻乐见、富有本土特色的优秀节目,繁荣基层文化活动与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