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为主题主线,按照“领导辅导,政府引导,合作社主导,群众推导,财政疏导”的工作思路,以“五融合”融来“四在农家”新亮色。
“民心党建+村社”融合。紧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民心党建”为统领,积极推进“民心党建+村社合一”工作模式,依托各村村级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村级专业合作社发挥了“火车头”作用。该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市场+基地+农户”的模式,依托青山富民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贫困户参与入股。目前青山村蛋鸡存栏达13万羽,己种植白皮柚1000亩、无籽石榴250亩、脐橙400亩,己建成生态有机肥料加工厂,解决就业13人,年纯收入达20万元。
“基础设施+产业”融合。狠抓水、电、路、房、讯等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共覆盖7个行政村,受益人口7148人,其中贫困人口2145人。全镇已挖通毛坯路143公里,其中农村“组组通”公路40余公里,产业路100余公里,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全镇重点发展了水果、蔬菜、中药材等产业。目前,全镇已种植枇杷、白皮柚、黄桃、李子、无籽石榴、百合、丹参等共计7000多亩,惠及上万群众。其中,十里、柳桐、新寨等7个村种植枇杷2200亩,套种丹参1000亩,桃树800亩,花椒500亩,蔬菜200亩;迓驾、青山、坝德等村集中连片栽种白皮柚3000亩,种植李树200亩,种植无籽石榴250亩;石头、晚森村种植柑橘400亩。
“村集体经济+贫困户”融合。通过发展产业,该镇村级集体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多个村突破了历年来集体经济零积累的历史,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问题。目前,青山村集体经济蛋鸡养殖3万羽;晚森村集体经济绿头野鸭养殖存栏1万余只;张坝、达车、硐口等村发展生猪代养,目前生猪存栏4800头;新寨、龙里、柳桐3个村500头种猪代养项目及晚森村3万尾鲈鱼养殖项目正陆续启动。全镇16个村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成功带动全镇675户贫困户2535人投入资金、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加上务工收入,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此外,完成“精扶贷”入股3860多万元,惠及772多户贫困户。
“边区和谐+边区协作”融合。迓驾镇地处黔湘渝边区结合部,社会人员流动大、往来频繁、管理难度大、社会治安复杂多变。边区协作进一步深化,迓驾镇提出了“共创文明家园、共建和谐边区”方案,与此同时,洪安镇、茶洞镇也提出了各自的方案。三镇签署了《洪安镇、茶洞镇、迓驾镇共同维护边区社会稳定协作书》,形成了镇党委政府为主导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破除了地理位置特殊、矛盾纠纷繁多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实现了边区社会和谐稳定,为黔湘渝边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边区三镇“共创边区文明,创建和谐社会”表彰会上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的迓驾镇青山村党支部书记莫长,,对边区的变化感慨万千。这位当了多年村干部的苗家汉子喜滋滋地说:“边区群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团结和睦,边区形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稳定和谐,边区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美好!”。
“支部联建+后进村”融合。按照“党建引领、地域相近、产业相连”和“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的原则,以土地集中的青山村、十里村、坝德村片区和自然资源丰富的马安村、冷水村片区为示范点,分别建立了“迓驾镇农业产业园区片区党总支”、“迓驾镇天赐湖片区党总支”,党总支以支部联建作为有力抓手,以加强党的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和产业为纽带,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 “每年联合举办一次文体活动;每年联合上一次党课;每年联合开展一次贫困党员慰问;每年联合表彰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松桃县委办 刘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