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江口县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其中,国家一级站2个(太平、民和),二级站1个(官和),三级站3个(怒溪,闵孝、桃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9个,乡镇电子阅览室9个,农家书屋97个,农家电子书屋23个,文化广场(含欢乐院坝)286个。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有文艺队伍125支,文艺骨干400余人,文化志愿者120余人。
以“文化惠民”为契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成立了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各乡镇(街道)、社区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成立文化志愿者分队,成员由该县文化馆、图书馆的专业老师和热心公益文化事业,具有相应技能及艺术专长的文化志愿者、文化能人参加,近年来,在“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欢乐院坝”为老百姓面对面服务,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联动,切实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针对民间文艺人才和爱好者多但缺乏规范统一的组织、活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我县积极培育扶持土家第一村“云中仙舍”土家歌舞剧(含“土家瓦寨锣鼓”及“金钱杆”)、侗寨“月上寨沙”侗族歌舞剧、羌族“羌历年”等文艺队伍发展的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在全县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2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累计投入资金14.84万元,为我县104个行政村配备了拉杆音响;四是共计发展“广电云”户户用11848户,铺设光缆862公里,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136场;五是整合多方资源共建文化阵地。由县人民政府牵头,整合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相关资源,建成了凯德街道办事处梵瑞社区、明星村周屯易地移民安置点、双江街道磨湾村、德旺乡净河村、双江街道梭家村等10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县级示范点建设。
以“文化惠民”为载体,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一是完成了乡、镇(社区)“三下乡”和“六进村”文艺演出156余场;二是完成全县120支文艺舞蹈队的组建工作,完成了《巍巍梵净山》音乐专辑制作和宣传推广,有力推动了我县群众文化工作蓬勃发展;三是完成小品《王老五出山》、《春雨》、舞蹈《盼》、《俄斯拉芭伊》、歌曲《喊一声扶贫干部》、曲艺《乡村大妈话家常》,微电影《我们不一样》、《牵挂》等文化精品创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及群众的一致好评;四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2019年来,先后开展了“不忘初心,文化惠民书香进企业”、流动图书进乡镇进社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迎新春送祝福助力乡村振兴、“书香江口”全民阅读、“迎新春•闹元宵”有奖猜谜语、“传承红色经典颂扬雷锋精神”学雷锋志愿服务、“网络书香过大年”、“4.23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推广等图书惠民活动;先后开展了“感党恩、跟党走、奔小康”暨传承弘扬窍湾“长桌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欢乐闹新春”新春慰问、“砥砺前行四十载•感恩奋进新时代”江口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开展了“扫黑除恶•构建和谐社会”文艺宣传活动走进太平镇云舍村、闵孝镇。“五•一”、端午节假日期间,开展了民族文化演出活动达32场次。
以“文化惠民”为抓手,文化下乡心系困难群众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市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我局积极组织县文化馆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及各乡镇贫困村进行广场舞队伍组建辅导培训志愿服务工作,策划分组包片,分别走进了太平镇、坝盘镇、桃映镇、双江街道、凯德街道等地进行广场舞辅导培训,涵盖全县各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点,免费辅导培训队伍达45多支,辅导培训人数将近2100多人,逐步形成亮点突出、特色鲜明、遍布乡镇村、无缝隙覆盖的广场、公园、社区、行政村等休闲场所,丰富了基层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有效的提高了基层文艺队伍广场舞舞蹈基础,促进了基层群众艺术文化的蓬勃发展。 (龙枝楠 吴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