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心党建,为“四在农家”创建“聚”出组织力量。按照“组建大党委、构建大党建、推动大发展、实现大服务”思路,以“成立一个总支、建立一套制度、谋划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百姓、促进一带和谐”为抓手,选择地域相邻、功能互补、产业聚集的行政村建立“片区党总支”,汇聚基层组织、市场、社会三种力量,凝聚农村发展要素,激发农村发展活力,通过民心党建引领,2017年,全县撬动社会资金1300多万元,统筹推进了茶叶、花生、生猪代养等扶贫项目,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
聚焦产业优化,为“四在农家”创建“聚”出产业融合。大力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开展一场振兴农村经济深刻的产业革命,确立“1+N”高效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以生态畜牧业引领农业循环发展,以种养循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取得新进展,形成了以6个省级园区为龙头、10个市级园区为重点、12个县级园区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2017年完成农业园区总产值32.49亿元、销售收入30.7亿元。
聚焦绿色发展,为“四在农家”创建“聚”出生态环境。大力治理好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建立起共建共享机制,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抓好环境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积极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深入推进全域绿化“六绿”攻坚工程,逐步将全县25度以上陡坡耕地退耕还林;2017年,开展生态修复石漠化治理17平方公里,完成绿化面积7.5万亩以上,确保森林覆盖率达61%,获评省级森林城市。
聚焦文化特色,为“四在农家”创建“聚”出文化业态。围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加快发展”的思路,以民族文化为切入点,不断培育文化载体,打造文化新业态,创新实施“文化+”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全县目前已发展文化产业个体124家、文化企业117家、文化社团8家。大力推进“文化+互联网”融合发展,充分运用电商平台,建设站点236个,将文化产品和文化商品实行线上交易,创新推进电商文化产业交易突破性发展。
聚焦共建共享,为“四在农家”创建“聚”出增收途径。以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为抓手,通过“三社一中心”平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集体经济+贫困户”等发展机制,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林地、扶贫资金等有效资产和技术、劳务等无形资产入股,实行“土地流转+劳务雇佣”“产业发展+按股分红”分配方式,与市场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初步形成了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多方共赢”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搭上农业产业发展“快车”。目前,已完成引导贫困户入股企业1.39万户,6.37万人,参与务工10.7万人次,户均增收6846余元。(刘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