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丰富村民群众文化生活、倡导乡风文明、传播方针政策的宣传窗口与精神阵地,是村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转化、自我提升重要平台,是促进社会和谐、邻里和睦的重要场所,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近年来,沿河把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创建“美丽乡村清洁家园”的重要工作来抓,高标准、高质量,围绕“三注重”,解决“三大难”,确保全面完成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据了解,沿河县2017年共实施214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工程,其中示范点14个、覆盖点200个。由于沿河县属于山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区县,特别是农村集体土地更加紧缺,加上原有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整体面积偏小、年限偏长,维修改造和扩建的工程量都比较大,大部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没有广场、戏台、宣传栏等因数导致沿河县存在“标准难统一、资源难整合、缺口资金难解决”的三大困难,沿河县通过实地调研,提出“三注重”方案,解决了“三大难”问题。
注重合理规划,解决标准难统一。本着“为民、利民、便民”的原则,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规划。着重围绕简易戏台、文化活动室、活动广场、宣传栏等“细节标准”进行统一,确保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标准统一,覆盖点各具特色。
注重实用原则,解决资源难整合。在确保“四个一”建设标准的前提下,突出实用原则,明确覆盖点建设村可以因地制宜选择集中建或分散建两种模式推进,鼓励通过置换、整合、共享、改建等形式全面盘活农村现有的村活动室、闲置村小学、闲置汽车站等场所资源,努力把资源整合优势放到最大,即解决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场地问题,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构建了共赢的格局。客田镇客田村的示范点建设,整合了闲置的村小,塘坝镇花桥村的示范点建设,整合了闲置汽车站等。
注重筹资渠道,解决资金难解决。采取“整合一笔、筹集一笔、捐赠一笔”的方法,整合5433扶贫资金、村幸福院项目建设资金等进行统筹使用,采取“能人捐赠”的方式,积极与村里在外能人进行接洽,多方筹集资金。据统计,沿河县累计整合村委会91个、村幸福院8个和闲置学校11个,“能人捐赠”10万。(冉茂强 刘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