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以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示范点建设和民族自治县村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覆盖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活动阵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为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强化阵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松桃县委、县政府历年来对文化工作十分重视,2016年全县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示范点建设共完成10个,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资170万元,新建了(盘信镇盘信村、蓼皋镇长冲村、长兴镇寨云村、迓驾镇张坝村、冷水乡三阳村、乌罗镇寨安村、孟溪镇寨杆村、寨英镇焦溪村、普觉镇普觉村、大坪镇大坪村),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2017年将完成18个点,民族自治县村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覆盖工程建设计划2017年实施完成230个村,2018年实施完成246个村,2018年达到全覆盖。示范工程和覆盖工程按照“十个一”基本标准,即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文化长廊、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健身器材、一个道德讲堂、一支文艺队伍,一个积德榜。同时,还结合新农村建设项目,投资近100万元在每个村建设了一个文化小广场,大大方便了广大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将文化阵地真正延伸到了最基层。
文化广场配套设施 积德榜
每天晚上广场都能看到能歌善舞的阿姨们表演
注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队伍建设,尤其是对文艺骨干辅导培训工作更加关注,在群众文化辅导上推行“一帮一、一帮多”机制,每年举办各种文艺培训班辅导文艺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带动更多人参加群众文化活动;县委宣传部、县精神文明办采取“请进来、送下去”措施,将基层农民文艺骨干请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专业培训,同时,组织专业文艺骨干下村对文艺队伍进行指导;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对本村进行长期指导,建立重大活动沟通联系机制;完善建立了村级文艺人才库,把乡村和行政村能写、能唱、能编、能跳、能说的宣传文艺人才逐人登记造册。
迎龙广场表演滚龙闹新春现场
创新活动载体、打造特色文化。历年来,该县十分重视引导各村开展特色文化活动,要求各村立足本村实际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促进全县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项目。如盘石镇盘石村的“鼓社节”活动,该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多年,每年都吸引数百省内外摄影爱好者和周边数千群众的参与;后硐村打造成了我县的茶灯之乡,该村每年春节期间都要进行“茶灯会”表演;寨英镇的寨英村每年的正月十三都要举办滚龙艺术节;一年一度的“情人节”在长兴堡镇九龙村举行,每年的正月十四孟溪镇的花灯艺术节在孟溪政府广场举行,每年的正月初二“花鼓艺术节”在正大镇苗王城举行以及新春七天乐、三八妇女节、苗族“四月八”、“6·26”禁毒日、“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都要在城区的九龙湖苗人古城、文体中心、七星广场和世昌广场举行盛大民族民间文化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深受群众和市民的普遍欢迎。
苗族绝技绝技表演
2月19日一大早,大坪镇大坪村村民刘明利便和其他几位村民不约而同地来到该村文化活动室外的广场,一边利用各种健身器材锻炼身体,一边谈天说地,广场上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自从村文化活动室建成后,我们一有空便聚集在这里。唱歌的、跳舞的、看书的、下棋的,热闹非常。”刘明利告诉笔者,自从村综合文化活动广场建成后,村民们再也不用为找不到休闲娱乐的场所而犯愁,精神面貌也比以前好多了。
文化活动为村里的老人们带来了幸福和欢乐
据了解,自该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示范点建设工程在全县实施以来,该县的村级文艺队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且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不仅活跃和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也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松桃县委宣传部 黄前生 吴邦飞 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