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 “美丽乡村” 创出“四区三民二基地”
2016/04/12    来源:     点击:469   

今年,松桃苗族自治县紧紧围绕“生活富美、环境优美、邻里和美、言行尚美”的“四美”标准,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创出了“四区三民二基地”。

社会管理创新区。“美丽乡村”创建,最为关键的就是实现人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升,为了让广大村民诚实守信,该县严格按照“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的原则,在各村(社区)认真探索创新小单元“1+X,N+1”管理模式,将相对集中的5至10户农户划为一个服务管理单元,以人口计生工作服务管理为切入点,围绕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公共卫生、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优化服务管理,每个单元内的群众推选一名单元负责人,一个小单元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共谋发展、同步小康。“1+X,N+1”管理模式为一名干部管理2个及以上小单元、多名干部重点帮扶“重灾区”问题严重的1个小单元,切实做到流出人口婚育状况清、流动去向清、联系方式清,每个季度联系一次、提醒一次、核实一次,落实证件办理、节育手续、信息交换的“三清三次三落实”,基本达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服务好”。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经济滞后的沙坝河乡,精心设计制作一户一表的《民情档案登记表》,进入电脑实行动态管理,按月对民情档案进行定期管理、使用和维护,建立了“鼠标一点,民情尽显”的社会精细化管理平台,切实对村民状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一举破解了边远山区管理上的难题。

小康创建示范区。全县以大兴镇星光、正大乡新桥、盘信镇团塘、盘石镇芭茅、太平营乡石榴、大坪场镇干串、蓼皋镇芭坳、长兴堡镇九龙新村、迓驾镇青山9个点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小康创建示范区,按照“政府划一点、部门帮一点、干部掏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四个一点”办法,想方设法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金6亿多元。用于通村通组公路、房屋立面改造、绿化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垃圾池修建、网络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逾3亿元;用于楠竹栽培、蔬菜种植、烤烟种植及太子参、百合等中药材产业发展近3亿元。基本实现“致富有门口产业、困难有组织化解、和谐有全民构筑,人居环境优美、精神文化健美、小康生活富美”的“三有三美”目标,人民群众基本跨入小康行列,普遍品尝“共建共享、共享共建”和谐社会的甜头。

干群连心和谐区。从县、乡机关选派人员1867人,组建“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小组494个,其中省级重点帮扶村166个,市级重点帮扶村72个,同时投入150余万元用于“干群连心室”的阵地建设,着力将“干群连心室”打造成为收集民情民意的第一阵地;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第一现场;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平台;干部成长锻炼的第一摇篮。切实有效推动了发展,促进了和谐。截至目前,全县“连心”干部共走访群众14308人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3356人次,召开调研座谈会354人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667条,协调帮扶资金341.7万元,协调项目115个。发放便民连心卡10万余张,收集意见建议2000余条,接到群众来信来访电话2000多人次,走访困难群众6293户,低保户6985户,留守儿童2824户,空巢老人1785户,走访重点人群869户,走访农村致富带头人1101户,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411个,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70宗,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491件。

生态文明先行区。各村十分注重环境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迓驾镇青山村通过修复水渠加固扩宽水库做“水”文章,准备配置游船,开办水上游乐园和农家乐,依托水资源打造青山文化园;盘信镇团塘村白果坝自然寨,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天蓝、山青、村绿的美丽景象展现在眼前,古老的银杏树、洁白的屋檐、独具苗乡特色的小木房为近200人的村寨增添了很大的“灵气”。

文化家园育民。围绕“美丽乡村”创建,该县先后在蓼皋镇粑坳村、厥基村等建设农家书屋、农民文化家园70多个,存有科技文化等各类书籍10万多册,惠及农民12万多人,全县充分利用文化家园阵地培育“五型”新农民。

培育文明礼仪型农民。广大农民从农家书屋中积极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努力学习新时期的为人准则,逐步养成了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自觉投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平安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孝亲敬老模范”等活动中去。涌现出了首届全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及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普觉镇半坡村雷华林、“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大路乡后硐村年过花甲老人姚少军千钧一发之际力推巨石救列车、冷水溪乡石门村党支部书记徐彬带着失去女儿的伤痛坚持奋战在抗旱第一线等等一大批“善人善行——颂最美精神做最美贵州人”活动典范。

培育思想开放型农民。广大农民通过定期去农家书屋学习新知识,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敞开了心扉,增强了发家致富的信心,跳出了传统思想的羁绊,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在该县蔚然成风,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不懈地推进清洁家园、清新民风、清澈水源和创建文明示范户、生态示范村、卫生文明示范乡镇的“三清三创”活动,积极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培育文艺创作型农民。通过在农家书屋学习,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不断丰富,特别是对文体活动具有浓厚兴趣,目前,全县28个乡镇已组织发展农村业余文艺队200余支,农村业余文艺队已成为农村文化的一股中坚力量,不仅为群众带来了欢乐和笑声,还成为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阵地,村寨里赌博吵架的少了,健身唱歌的多了。

培育用法维权型农民。通过组织干部进村开展法律宣讲,引导群众在农家书屋中学习法律知识,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知法守法的法制氛围日益浓烈,维权理念得以提升,法律已经全面融进生活、走进基层、贴进农民。

培育农技推广型农民。农家书屋使广大农民掌握了一定的科技本领,扩大了科技推广的覆盖面,科技已经逐步进村入户,水稻、玉米、经果苗、蔬菜、畜禽、水产等新品种在农村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农家书屋,全县涌现种植、养殖、经果等科技示范户达2000多户,实现年收入6000多万元,户均收入3万多元,这些农民已经成为农村脱贫致富路上不可多得的带头人。

平安建设稳民。继2009年5月被中央综治委授于“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之后,今年5月,松桃再次被中央综治委授于“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2007年来,群众安全感分别达到91.4%、92.04%、92.97%、93.05%、94.83%、95.36%,是全省连续六年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0%以上的县。

黄板乡峥岘村距乡政府12公里,与重庆市秀山县梅江镇巴家村交界,辖17个村民组,是附近村落的中心集市,一直以来保持着赶集的习俗,对黔渝边区群众经贸往来、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峥岘村地处接边地段,社会治安情况较为复杂。针对这一实情,结合“美丽乡村”创建,该县公安局黄板派出所秉持警务前移、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理念,联合重庆市秀山县梅江派出所在峥岘村设立“流动警务室”,共同签订《黔渝边区“集市流动警务室”协作协议书》,明确每逢4、9赶集日双方各派1名民警、2名协勤到“集市流动警务室”共同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架起警民“连心桥”。自峥岘“集市流动警务室”建立以来,共接待边区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办理户口簿16本,送办身份证237张,户籍证明36份,办送摩托车牌照27副,发放法律法规、禁毒、消防安全等宣传资料10000余份,调解矛盾纠纷28件次,查处治安案件3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人,收集意见建议87余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7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25件次。实现了“警务前移一小步,群众方便一大步”,“集市流动警务室”的工作模式加强了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维护了接边地区的良好治安秩序。

农家大院乐民。该县以自然村寨为单位,普遍建设农家大院,以农家大院为舞台,该县一批“草根“艺术家深入村庄、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作的舞蹈作品《赶歌•三月三》、《苗山火》、《抢头水》和剧本《山道弯弯》等,以及《苗家汉》、《小情歌》、《格多姑娘》、《我们的名字叫苗族》、《为你守候》、《农民工兄弟》、《松桃版醉苗乡》、《松江情歌》等一大批优秀本土歌曲舞蹈节目得以充分展示,不断充实着群众文化活动的源头,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农家大院建起后,可唱可跳的地方就比以前多了,大家晚饭后都等不及赶到农家大院唱唱跳跳,邻里之间很和睦,有些以前有点矛盾的,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化解”该县长兴堡镇九龙新村居民们如是说。

品德提升基地。一面文化墙就是一个品德建设提升基地。全县充分利用文化墙,以漫画、白描等方式,强势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讲四美三热爱”、《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相关内容,共投入资金250余万元,广泛动员各乡镇、村,在142个“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及公路沿线村寨绘制文化墙1800余幅,面积达30000多平方米,开辟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改观文明乡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广大群众的个人品德。

旅游观光基地。该县正大乡苗王城已有600多年历史,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后经苗王石各野、龙达哥、吴不尔、龙西波、吴黑苗等长期经营,逐步成为腊尔山区南长城外围的“王者之城”。核心景区10平方公里,集山、水、洞、泉、瀑、峡谷、森林、古树、原始村寨、军事巷道、苗族风情为一体,是旅游、休闲、度假、探险的胜地,被誉为“千里苗疆第一寨”。为了把苗王城打造成旅游观光品牌,结合“美丽乡村”创建,该县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对该景区苗王峡谷观光、拦河抽水坝、人工瀑布、特色苗族建筑群落、苗族传统民间文化等进行了开发,改道修建了宽7.5米长、3.5公里的进山公路,重新建设进城大门、新建占地10亩的大型停车场,新建观光索道、人造瀑布和沿河吊脚楼群等,大大完善了苗王城旅游接待设施,使之成为松桃旅游业当之无愧的“老大哥”。除此之外,该县的红二六军团石梁会师桥、盘石镇万亩种草养畜“黔东草海”观光景点、生态氧吧潜龙洞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观光基地。(吴邦飞 刘振斌)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