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深入实施六项行动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2016/03/22    来源:江口县文明办     点击:381   

 “十二五”以来,江口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基础、强化支撑、助力发展。

实施“小康水”建设工程。围绕“人均半亩口粮田,人人喝上安全水”的目标,推行“投资权换经营权,吸引个人投资;土地使用权换无偿灌溉权,确保农田旱涝保收;奖励资金换群众集资,拓宽融资渠道;资产所有权换村组防汛责任,促进防汛保安”四种模式,加大县级财政、社会和部门资金投入。“十二五”以来,该县累计投入7亿元,实施农村安全人饮、病险水库整治、骨干水源等各类综合水利项目473个,改善新增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解决12万人饮水安全,让群众喝上了幸福水,逐步解决了群众“喝水难”等问题。

实施“小康电”建设工程。该县累计投入2.9亿元,完成城乡电网升级改造,改造配网线路386.87公里,其中新建、改建10千伏线路195.61公里,新建、改建配电变压器75台,新、改97个配变台区    192.73公里低压线路,进行21704个淘汰电能表更换,全面进行双江街道、凯市村街道、德旺乡、官和乡电网改造升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

实施“小康路”建设工程。累计投入70.87亿元,对外建成杭瑞、安江两条高速,成功融入省城3小时经济圈;对内完成梵净山环线、如意大道、莲花大道等一批骨干路网,改扩建685公里乡村公路,养护公路6500公里,基本实现乡乡有车站、村村通油路,县乡时间距离从2010年的平均1小时缩短到半小时,把江口“慢交通”变为“畅交通”,解决了乡村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越来越多的百姓搭上了“幸福快车”。

实施“小康讯”建设工程。累计投入近亿元,通过电信、移动、联通、广电、邮政、快递公司之间加强沟通与协作,对乡镇邮政所危旧网点、电信、移动、联通代办点进行房屋装修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建设村级邮件接收站,增设便民、惠农服务窗口,大力拓展“小康讯”业务,实行村级通讯站共建共享,实现4G网络“乡乡通”,移动电话网络“村村通”,使群众能更快地了解外面市场的变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实施“小康房”建设工程。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在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时超前规划,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投资,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已建成移民新村24个,正在修建新村12个,1200多户贫困农民住上了“小康房”。筹措8000万元资金对30多个边远贫困村进行全方位改造,将零乱分散的房屋统一规划,拆除有碍观赏的建筑物,并帮助农户进行改厨、改灶、改厕、改道等,“小康房”依山傍水,无论砖房、木房,一律四角飞檐,充分彰显民族特色。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筑起了百姓的幸福家园。

实施“小康寨”建设工程。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严格项目选点,力争让更多群众受益。建成了15个美丽乡村示范点、16个农村集中建房点,龙家寨、红庙、坝上等旧城区和杨澜桥、凯德等新区建设有序推进。“两违”整治和“五化”建设全面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扶贫生态移民、财政“一事一议”等项目快速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良好的人居环境。(杨昆 李才  吴乃云)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