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创建五型“美丽乡村”实施大扶贫拉动大发展
2016/03/07    来源:     点击:369   

       松桃苗族自治县以财政投入为载体、创建五型“美丽乡村”为抓手,着力实施大扶贫拉动大发展,切实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松桃苗族自治县以“生活富美、环境优美、邻里和美、言行尚美”为标准、以“致富有门口产业、困难有组织化解、和谐有全民构筑,人居环境优美、精神文化健美、小康生活富美”的“三有三美”为目标,因地制宜,大力创建五型“美丽乡村”。

边区和谐型美丽乡村。松桃与湖南、重庆的相关县(市)乡村接壤,是矛盾摩擦的易发地、社会民众的关注地,建设得好很容易出亮点见成效,该县打造以迓驾镇青山村为代表的边区和谐型“美丽乡村”,与花垣边城镇、秀山洪安镇以及相关村寨开展“同根同脉一家亲”联欢、“联防联调构和谐”、“边区共建同创促文明”等活动,加强边区群众合作与交流,谱写边区和谐新篇章。

产业发展型美丽乡村。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创建,盘信镇马台村围绕发展烤烟200亩、西瓜200亩、中药材基地1000余亩、油茶440亩,成为全省“树九县带百乡促千村”活动先进集体,是产业发展型“美丽乡村”的典型。

生态文明型美丽乡村。在生态环境较好的村寨,建设生态文明型“美丽乡村”。蓼皋镇巴坳村围绕建设“居民生活区、现代农业区、生态旅游区‘三大功能区’,构建田土果园、田间菜园、农家乐园‘三园经济带’,打造全县第一民族文化旅游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新农村”的思路,多渠道争取资金70余万元,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完成了集篮球场、休闲亭等于一体的村级文化广场建设,5000米人行便道建设以及村庄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

旅游拉动型美丽乡村。依托旅游业,打造旅游拉动型“美丽乡村”,湘、黔、渝边界上至今保存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苗疆古城,通过大力包装打造,成为“中国西部影视拍摄基地”、贵州省十大魅力景区之一,苗王城旅游业拉动了正大乡苗王城村成为“千里苗疆第一寨”。

文化浓郁型美丽乡村。以民族文化特色显著、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寨为基础,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文化老区”发源地大路乡后硐村,通过大力挖掘深厚的乡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保护文笔塔、戴氏祠堂及风雨桥3处古文化建筑群,成为典型的文化浓郁型“美丽乡村”。(刘振斌)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