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农田沃山乡——江口县小农水建设纪实
2016/01/29    来源:江口县文明办     点击:310   

冬至时节,在江口县民和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有的挑浆递石,有的砌渠修整“U”渠道,一派如火如荼的小农水建设场面映入眼帘。

近年来,该县紧紧抓住被贵州省水利厅、财政厅确定为第二批和第七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大好机遇,争取“小农水”项目总投资6500多万元,实施完成了坝盘镇龙阳、坝盘、高墙、太夹沟、铁广坪、怒溪镇骆象、桃映镇茶溪、小屯和闵孝镇阴溪节水灌溉等28个灌片。该县统筹规划,推行民建民管,坚持阳光操作,项目的实施综合改善了当地农村发展基础条件,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的主动性,打造出一批批小农水放心精品工程。

   夯实基础改善农村条件

  江口县坝盘镇龙阳村,是一个耕地面积2000多亩、村民2400余人的典型缺水贫困村。2011年,村里实施了小农水项目,水利基础条件改善后,该村的产业培育、居住环境改善得到显著提升。新修建的11口烟水配套小水池解决了1220亩“望天田”的灌溉用水,也为村民们发展烤烟种植提供了条件。 2014年全村烤烟种植面积达到7200多亩,规模种植500亩以上的农户达到4户,300亩以上达到12户,100

亩以上达到16户,仅烤烟种植一项就为群众年人均创收2100多元。自2011年启动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工程以来,江口县始终坚持水源工程、渠道工程、田间灌溉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关涉农项目配套布局,整合实施,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项目实施区产业培育同步发展;优化项目实施区生产、生活人居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管有据农民当家作主

  据介绍,由于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员老化、人工成本增加,导致大部分项目区采取专业施工队机械作业兴建小农水工程,以此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建设速度。这一做法容易产生专业施工队伍建设与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小农水工程建设出现脱节。

江口县以锁定农户投入范围为重点,明确规定受益户投劳筹资标准通过群众“一事一议”确定,并建立一户一卡一工程的“明白卡”制度,划定施工队与受益户建设范围,进一步了完善小农水民建机制。

为管好用好小型水利工程,江口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大力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规定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持有者或使用权持有者,可以凭所持有的产权证或使用权证向农

村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也可以通过出让产权或使用权的方式实现资产变现。截至目前,该县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原则,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体,对46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8座小型水库、26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座小型水电站明晰产权工作。

   阳光操作打造精品工程

  在小农水工程实施中,江口始终坚持公开遴选项目实施村、公开遴选专业施工队伍、建立受益村民对工程质量与工程数量进行全程监督机制,全力打造放心工程。

在小农水项目实施村的选择中,实行村级自愿申请,竞争立项。

全县要求所有项目实施区,必须以用水户协会或受益村为单位,组建村民监督小组,对小农水项目实施中的工程建设数量与质量、工程投资增减、工程验收、资金拨付进行全程监督。凡事质量要求没有达到验收标准要求的工程,未经村民监督小组验收合格并签署验收意见的工程,一律不得拨付工程款。

“小农水”的实施,共解决项目区灌面30620亩,使4万群众受益,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实施前的9.91万吨增至目前的13.08万吨,净增了3.17万吨,年增加农业产值6000多万元;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由治理前的0.34万亩增至

目前的3.97万亩,净增了3.36万亩。项目区新增精品水果、蔬菜、茶叶等种植面积8000亩、3500亩、茶叶1万余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项目实施前增加上1000元。(刘仕华 吴乃云)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