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关山村:四个强化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2015/12/04    来源:思南县文明办     点击:617   

从张家寨镇出发,延着蜿蜒的公路向北前行20分钟,一座高大上的极具土家风情的寨门映入眼帘,穿过寨门,干净整洁的道路、房屋争相“露脸”,这就是关山村新貌。

近年来,关山村以不畏艰险的精神,以四个强化举措向贫困宣战,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强化党员示范引领,关系活起来

党员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推动力。

关山村党支部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教育,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依托道德讲堂,定期召开党员会,不断加强党员信念教育、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增强党员思想作风建设。建好配强班子队伍,以为群众服务为切入点,以“帮民”为落脚点,要求全体党员、村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廉洁奉公,秉公办事,自觉做到自警、自重、自省、自励,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认真为群众谋福利,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村支书田全武说:“群众选我,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为群众多做事,决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一直以来,他用一言一行践行着他的承诺。2014年低保评定中,他亲自将堂哥的名字划掉。这不是作秀,而是为了将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落到实处。正如他所说:维权家的情况比堂哥家更严重。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引来堂哥家的不理解,反而获得了包括堂哥家在内的所有村民的赞赏。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村寨美起来

“出门一身泥,回家泥满衣”是关山村道路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关山村大力实施路面硬化、路灯亮化、村寨美化工程,使村寨变得更美了。自2009年以来,先后筹得项目资金近100万元,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对全村通组公路进行了硬化,硬化率达95%,极大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先后投入50多万元,为两个村民组安装了路灯。不断完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于今年9月份动工新建2000m2的村级办公楼,并配套建设文化小广场等设施,将结束该村没有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的历史。同时,多方筹措资金,打造了极具土家风情的寨门一座,配套建设了一个长6米,宽3米的息脚台。

“以前,去种地需要肩挑背驼四、五公里,非常不方便;现在路都修到地里去了,烤烟不再用肩挑背驼,而是直接用三轮车拉回家了,节约了不少劳力。”村民王大爷说。

强化产业发展,村民富起来

土地贫瘠,自然环境恶劣,耕作成本高,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关山村一度成了留守村。

如何发展经济,使更多的村民留下来,成为该村党员干部思考的重点。关山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茶产业,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村干部利用春节村民回家的有利时机,挨家挨户宣传,动员村民发展烤烟,使烤烟生产有了很大的提升,从原先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亩,烟农得到了实惠。单一的发展模式,满足不了村民发展的需要,该村抢抓机遇,发挥山地优势,采取土地流转和置换的方式,集中土地,大搞茶园建设,使茶园面积增长了近10倍,达500多亩,全村有75%的村民投入了烤烟生活和茶园建设中。村里年产十万方的石料厂解决了10多人的就业,基本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

村民逐渐富起来了,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有的将摩托车换成了汽车,有的将木房换成了砖房,有的修起了门面,还有的在镇上购买了商品房。

强化道德教育,素质高起来

村民是主人,是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力军,村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村里发展动向。

关山村始终秉持以德立村,以德树人的理念,依托流动道德讲堂,开展道德宣讲,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农忙时节,田间地头便成为宣讲的主阵地;红白喜事,主人家也就成为政策宣讲的主阵地。逢会必讲道德、讲政策、讲法治,已成为关山村约定俗成的规矩。党员干部会、村民代表大会、道德讲堂成为村民聆听党的政策、道德、法治宣讲的好去处。

干净、整洁、美丽、和谐的环境是人所向往的,关山村正成为这样一个典范。该村以“多彩贵州·明珠思南”文明行动整脏治乱为统领,切实加强环境卫生大扫除,不留死角,动员全村群众共同参与。笔者在关山村看到:村民自发拿起扫帚到硬化路大赛卫生,村民相互帮忙打扫庭院,营造了一幅生动的和谐画面。

关山村正以昂扬的姿态、稳健的步伐,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努力。据了解,关山村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采取流转和置换等方式,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还将依托梭米洞的古老传说,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乡村旅游新局面,拓宽村民收入渠道,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关山村,一个贫困村的蜕变,一个全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一个“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正在被塑造。(吴永和 白秋霞)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