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铜仁市委办公室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办法》的通知(铜委办字〔2020〕17号)文件和铜仁市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活动方案》《评奖实施细则》文件精神,铜仁市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完成了资格审查、初评、复评,经研究同意,现予公示:
铜仁市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获奖成果共30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3项。
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从2023年11月9日至11月22日。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复评结果如有异议,可以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提出异议的,必须在书面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书面材料须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凡匿名、冒名及口头形式提出的异议或超出公示期限提出的异议一律不予受理。针对本人成果奖励等级或成果未获奖励的申诉,不在异议受理范围。
评奖办地址:铜仁市碧江区市中街道环北路12栋28附4号(官塘花苑)铜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部)
联系电话:0856—5222867;0856—5237315
附件:铜仁市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获奖成果名单
铜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评奖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11月9日
铜仁市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拟获奖成果名单
一、政治类:(8项)
一等奖:(2项)
1.《道德的制度伦理审视》(著作)
作者:宣杰(铜仁学院)
2.《网络舆情下政府公信力研究》(著作)
作者:叶通贤、徐泽贵联名 (铜仁市教育局)
二等奖:(2项)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入党誓词的历史变迁与新时代启示》(论文)
作者:王德召、黄玖琴联名(铜仁学院)
2.《党的领导:百年奋斗的根本保证》(著作)
作者:皮坤乾(铜仁学院)
三等奖:(4项)
1.《困牛山红军英烈的政治品格及其时代价值》(论文)
作者:符长喜(铜仁学院)
2.《铜仁市建好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实践与思考》(研究报告)
作者:皮坤乾、杨秀琴、艾文娟、袁再臣联名(铜仁学院)
3.《遵循全面从严治党规律推进高校党建科学化》(论文)
作者:朱洪波、马彦涛、任彧联名(铜仁学院)
4.《推进铜仁市媒体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报告)
作者:黄玉凡、郝从健、董世华、罗勇、邹长虹、孙姣龙、徐振寰、刘慧卓联名(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二 、经济类:(5项)
一等奖:(1项)
1.《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研究》(著作)
作者:耿敬杰(铜仁学院)
二等奖:(2项)
1.《Evaluation of Suitabil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the Karst Mountainous Area of China》(论文)
作者:杨志远、杨东、耿敬杰、田风霞联名(铜仁学院)
2.《“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基于LA-AIDS模型的实证分析》(论文)
作者:陈俭、侯长林、陈治国、龙安华联名(铜仁学院)
三等奖:(2项)
1.《乡村振兴背景下铜仁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戚敏、刘丽丹、龙海、龙文虎、梅玉、赵薇、曹登科、黄娟、杨镜融、莫国华联名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2.《贵州省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戚敏、王锋、龙海、刘丽丹、闫凯、高雅、徐振华、闫乔华、梁蓉联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三、文化类:(9项)
一等奖:(2项)
1.《明代平溪卫历史文化研究》(著作)
作者:汪兴、郭征帆联名(铜仁市侗学研究会)
2.《立德树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与责任》(论文)
作者:曾维华、王云兰联名(铜仁学院)
二等奖:(2项)
1.《贵州书院制度研究》(著作)
作者:刘铮(铜仁学院)
2.《乌江文化的主要内涵和表现形式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张士伟、翁泽坤、曹波、邹沁园、张一弛、段怡婷联名(铜仁学院)
三等奖:(5项)
1.《傩堂戏“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以德江土家族傩堂戏为例》(论文)
作者:张江林(铜仁学院附中)
2.《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以贵州侗族村寨为例》(研究报告)
作者:黄尚霞、张丽妮、李晓雪、李荻、李梅、李倩、谭佳漪、田汉生、吴桂琼、张金珍联名(铜仁幼专)
3.《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的生成机理及有效引导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余菲、高勇、戴刻芹、宿燕琴、徐进、刘梦晓、李文斌、安世嫦、龚美睿、梅丹联名(铜仁幼专)
4.《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以黔东红色文化为例》(论文)
作者:梁成艾、罗一凡联名(铜仁学院)
5.《高职高专院校国际学生教育中中华文化输出路径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李晓琴、吴杨芝、向金萍联名(铜仁幼专)
四、社会类:(6项)
一等奖:(2项)
1.《铜仁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罗霞、白强、张芬、曾维华、谌铜平、张翊红、杨文杰、马雪、刘欠欠联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2.《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异化与回归》(论文)
作者:白强(铜仁学院)
二等奖:(2项)
1.《沙盘游戏应用于自闭症儿童语言和社交训练的案例分析》(著作)
作者:陆艳、邢明明联名(铜仁学院)
2.《职业学科的内在逻辑审视》(论文)
作者:侯长林(铜仁学院)
三等奖:(2项)
1.《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转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铜仁学院“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著作)
作者:龚静、侯长林联名(铜仁学院)
2.《国际课程研究的代表人物与学术团体》(论文)
作者:刘方林、陈时见联名(铜仁学院)
五、生态类:(2项)
一等奖:(1项)
1.《铜仁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杨一凡、彭刚、杨建、马俊、翟玉胜、黄玉龙、吴路华、张云、卢德彬、陈俭、张翊红、崔宇林、龙晶晶、任凡、张艺联名(铜仁学院)
二等奖:(1项)
1.《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铜仁实践》(著作)
作者:黄江(铜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