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记录松桃百态,以文字述说苗乡故事。万家灯火亮起时,他们刚采访归来;夜深人静时,他们正剪片赶稿;暴雨如注时,他们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寒风凛冽时,他们蹲守一线记录……他们,就是松桃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采访部的记者们。
平时,听他们讲别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听他们的故事。
龙元彬是采访部的新闻“老将”,从事新闻工作已经10年。他曾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为热爱摄影主动改了行,是摄影界公认的“拼命三郎”。
以前条件不好,想拍摄大全景但缺少设备,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龙元彬爬过广告牌、信号塔,十多米的高度丝毫不畏惧,只为拍出一张好照片。十年来,他一直耕耘在新闻沃土,深入基层、聚焦群众,挖掘报道全县的新气象、新动态,在新闻现场总能看到他专注的身影。
2016年,正大镇多劳村开展快乐过大年庆新春文化活动。当天,龙元彬拍摄的“苗族花鼓舞”登上了2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2020年疫情暴发时,在家休假的龙元彬放弃休息,一瓶矿泉水、一包方便面,连续一个多月,奔赴在疫情卡点、医院、复工复产企业等抗疫“前线”,拍摄记录全民战疫的感人瞬间,在国家、省、市等媒体发表了百余幅照片。作品《高三、初三开学复课》被编入全国《百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一书。
看到龙元彬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同事杨松江十分佩服。“他是采访部最忙的记者,他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和榜样。”杨松江还说,结婚当天他都能“丢”下新娘子,跑去做新闻。
工作是辛苦的,成果是令人欣慰的。从业10年,龙元彬拍摄新闻图片数十万张,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平台发表,2015年、2016年、2018年,被新华通讯社贵州分社表彰为贵州省前10位“优秀签约摄影师”。
新闻路上有久经沙场的经验“老将”,也有未来可期的年轻小将。谢慧芳是去年3月刚加入采访部的新闻“新兵”,也是龙元彬的“徒弟”,不止是拍摄技术,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更是和龙元彬如出一辙。
去年6月,松桃自治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去盘石镇帮助农户插秧,采访时下起了大雨,谢慧芳既要保护设备不被雨淋,又要拍摄,采访还未结束她全身就已湿透。之后的一周谢慧芳全程跟拍人武部的民兵演练,每天早出晚归,记录整个演练过程,只为拍出完美的作品。
“可能大家看到的镜头只有几秒,可是拍摄却要花费几天甚至几十天,最后从上百、上千个素材中挑选出最好的一个。”谢慧芳说。
新闻工作,忙碌是常态,谢慧芳也不例外。最多时她一个早上做了三个新闻,回去之后稍作休整又匆忙赶去下一个新闻现场。这些,作为“师父”的龙元彬都看在眼里,“不管是凌晨,还是半夜,只要我打电话给她,她的回答永远都是:马上到!”龙元彬说。
师徒二人齐心协力创造出许多优秀稿件和作品,其中《松桃:春来“清明粑”飘香》《松桃:非遗文化进校园 助力“双减”提质增效》《贵州松桃:你们的安全我们来守护》等先后在国家、省级媒体播放和刊发。
“老将”不老,“新兵”有为。在采访部,像龙元彬、谢慧芳一样的记者还有很多。新闻工作者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正在一代代新闻人的身上传承,他们赓续接力,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实的步伐,讲好松桃故事,写美苗乡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