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抬脚,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是吴吉彬对母亲杨应芝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吴吉彬带着母亲杨应芝锻炼
2015年,80岁的杨应芝在玉屏县城的北门桥上收废品,回家时因上错了公交车,回到了自己的娘家——朱家场镇兴隆村。当时在家等母亲吃饭的吴吉彬四兄妹,迟迟没有看到杨应芝的身影,几番打听和折腾之后,四兄妹于凌晨3点在兴隆街上找到了有些神志不清的母亲。后来,吴吉彬四兄妹带着母亲去玉屏人民医院检查,医生确诊其为老年痴呆。自此,四兄妹便各自分工,主动承担起照顾杨应芝的责任。
天蒙蒙亮时,住在平溪街道红花村的吴吉彬就从家里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前往屏山公园锻炼。走到半山腰的位置,他会把母亲抱下轮椅,用自己宽厚的手掌紧紧握住母亲苍老的双手,带着她一点点地挪步,让母亲的双脚得到有效的“运动”。若是走累了,吴吉彬便会取下随身携带的凳子,让母亲坐下来休息。
吴吉彬说:“妈妈吃了很多苦才把我们养大,又帮我把孩子带大,现在她生病了,我应该照顾她、赡养她,每天早上推她到屏山公园散一下步,让她活动一下身体,这是当儿子应尽的责任。” 锻炼结束后,吴吉彬又用轮椅推着母亲回家。
吴吉彬抱母亲杨应芝上楼
这时,留在家中的妹妹吴先萍也已准备好早饭,核桃粉加冰糖拌好的糊状食物用来控制和缓解母亲体内的胆结石,再冲泡一包麦片给她补充营养。如果吴吉彬和母亲锻炼完回到家的时间太晚,兄妹俩就会给母亲喂稀饭,以便消化。看着母亲吃完早饭,吴吉彬心里便有了“底气”,可以放心地去玉屏周边打打零工,母亲则留给妹妹吴先萍照顾。
吴吉彬给母亲杨应芝喂饭
12点左右,吴先萍便会扶着母亲去睡午觉,同时定好两个小时的闹钟,害怕一旦睡过头导致母亲的血液循环不畅,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每每睡午觉的时候,吴先萍也是特别小心,经常是半个小时醒一次,起来看看母亲,确认无恙后再接着睡。
母亲患病时,四兄妹的父亲因患脑梗和风湿病已离世多年;老大吴吉彬的妻子去世多年,家中的女儿刚出嫁不久;老二吴先萍早已成家,丈夫早逝,但孩子们都已成年;老三吴吉松常年受风湿病所累,生活条件较其他兄妹稍差一些;老四吴吉敦常年在贵阳务工,是四兄妹中经济能力最好的一个。
面对母亲瘫痪在床的情况,四兄妹商议,由常年在家的吴吉彬和吴先萍贴身侍奉母亲,照顾她的一日三餐,吴吉敦负责照顾母亲所需的花费和家中事务的大部分开销,其余的一小部分由剩下的兄妹三人共同承担。
吴吉彬吴先萍兄妹俩和母亲杨应芝 慢慢地,在四兄妹的共同努力下,杨应芝虽因老年痴呆症大脑记忆逐渐消失,不太认得四个孩子,但她的身体情况一直很好。 如今,在平溪街道红花村,只要提起这一家子,左邻右舍都是竖起大拇指点赞。
“吴吉彬兄妹四个对他们妈妈都很好,和左邻右舍相处得也很融洽,我们去屏山公园时都会看到吴吉彬推着他妈妈去锻炼,逢年过节也会陪妈妈吃团圆饭。像这样有孝心的家庭,是我们村里每个人学习的榜样。”平溪街道红花村副主任刘芸说道。